利马索尔vs维也纳实时-利马索尔市
1.特拉维夫的政治
特拉维夫的政治
1948年5-12月,特拉维夫曾作为以色列国的临时首都。以色列很快就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但并不为国际社认可。尽管如此,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多国家的使馆都设在耶路撒冷,直到1980年以议会通过《基本法:耶路撒冷》,宣布“完整、统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除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外,其余国家的使馆均设在特拉维夫或邻近城市。美国国会也已通过法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但同时授权总统推迟大使馆的搬迁。
以色列国防部仍设在特拉维夫,许多部门也在此设有办公室。根据传统,总理每周四也在特拉维夫办公。 梅尔·迪森高夫(1921–1925;1928–1936)
大卫·布洛赫(1925–1927)
以色列·罗卡奇(1936–1952)
哈伊姆·莱文农Chaim Levanon (1953–1959)
莫迪凯·纳米尔Mordechai Namir (1959–1969)
耶霍夏·拉比诺维茨Yehoshua Rabinowitz (1969–14)
什洛莫·拉哈特Shlomo Lahat (14–1993)
罗尼·米罗(1993–1998)
罗恩·胡尔代(1998–) 法国图卢兹(1962年)
美国费城(1966年)
德国法兰克福(1980年)
德国波恩(1983年)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88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1989年)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1990年)
德国埃森(1992年)
保加利亚索非亚(1992年)
波兰华沙(1992年)
法国戛纳(1993年)
波兰罗兹(1994年)
意大利米兰(1994年)
希腊萨洛尼卡(1994年)
中国北京(1995年)
美国纽约市(1996年)
德国科隆(19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1998年)
巴勒斯坦加沙(1998年)
土耳其伊兹密尔(1998年)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1999年)
摩尔多瓦基希讷乌(2000年)
韩国仁川(2000年)
塞浦路斯利马索尔(2000年)
俄罗斯莫斯科(2000年)
巴西圣保罗(2004年)
加拿大多伦多
奥地利维也纳(2005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