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门赛事

贝拉asoul-贝拉阿留vs方便的比赛

1.方便输掉了几场比赛

2.2010世界杯每场比赛的最佳球员分别是谁?

3.巴塞罗那历史上的著名球星(追加分)

4.谁知道公元前9——8世纪的希腊战争阿

方便输掉了几场比赛

贝拉asoul-贝拉阿留vs方便的比赛

三场。方便失败的分别是,败给法国杜姆贝,还在职业拳坛上被欧贝拉一拳KO,还有一场武林风的惨败,方便输掉了三场比赛。方便,男,绰号“死神”,中国散打运动员,自由搏击领军者,创作型歌手。

2010世界杯每场比赛的最佳球员分别是谁?

2010南非世界杯 FIFA全场最佳球员2010-06-17 12:49

小组赛:

6月11日 星期五 22:00 南非 1:1 墨西哥

最佳球员:查巴拉拉(南非)

揭幕战,东道主南非队在长达55分钟的时间里,始终被墨西哥队压制,几乎没有太具威胁的进攻,而墨西哥队则在超过60%的时间里控制皮球,而且还出现过越位破门的场面。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比赛将会以东道主被羞辱而告终时,来自索韦托的查巴拉拉突然灵光闪现,盘活整个南非队。第55分钟,查巴拉拉接队友巧妙的直塞,带球高速突入禁区,左脚漂亮地抽射,将皮球打进球门远上角,堪称世界波。

6月12日 星期六 02:30 乌拉圭 0:0 法国

最佳球员:弗兰(乌拉圭)

弗兰本场比赛共有5脚射门,其中2次打在球门范围内,他在前场的大范围游弋踢法,给法国队的防线制造了极大的困扰。不过,弗兰也错失了乌拉圭队最好的一次机会。第73分钟,阿尔瓦罗:佩雷拉左边路掷出界外球,苏亚雷斯大腿停回中路,无人防守的弗兰15码处半凌空抽射,可惜皮球擦左侧立柱偏出。

6月12日 星期六 19:30 韩国 2:0 希腊

最佳球员:朴智星(韩国)

作为球队队长,朴智星本场比赛打满90分钟,2次射门全部命中目标并攻入一球。39次传球成功24次,7次长传2次成功,奔跑距离总共10844米。上半场他曾经有一次漂亮的直塞为朴周永制造了一个单刀球,而下半场,他抢断了对方后卫文特拉后一路带球突进破门得分。也正是他的进球,为韩国队最终锁定了胜局,这也是韩国队在非本土世界杯上,首次战胜欧洲球队。

6月12日 星期六 22:00 阿根廷 1:0 尼日利亚

最佳球员:恩耶马(尼日利亚)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以色列一家俱乐部的守门员不仅挡住了梅西的两粒必进之球,而且也让伊瓜因、特维兹等人多次无功而返。阿根廷在整场比赛中创造了多次机会,但最终仅以一球小胜,恩耶马的神勇表现是主要原因。

6月13日(星期日)02:30 英格兰 1:1 美国

最佳球员:霍华德(美国)

此役,美国队门将霍华德一共做出了7次扑救,传球36次,其中长传34次,跑动距离达4658米。第52分钟,霍华德曾漂亮地化解了赫斯基的劲射,第63分钟,兰帕德的远射也被挡出横梁,此外,小赖特曾有直面门将射门的良机,也被霍华德扑出底线。

6月13日 星期日 19:30 阿尔及利亚 0:1 斯洛文尼亚

最佳球员:科伦(斯洛文尼亚)

今年30岁的科伦身高1米75,效力于英冠球队西布朗维奇,本场比赛打满90分钟,共贡献了3脚射门并有1个进球,此外他还有1次威胁传球。作为中场核心,他本场比赛的传球成功率相当高,达到了93.6%。第79分钟的进球,为斯洛文尼亚获得了世界杯上第一场胜利。

6月13日 星期日 22:00 塞尔维亚 0:1 加纳

最佳球员:吉安(加纳)

作为主力前锋,吉安在本场比赛中非常活跃,多次威胁塞尔维亚队的大门,射门5次,3次命中目标并攻入一球,29次传球成功17次,奔跑距离为9160米,最终顶住压力罚进点球,为加纳队获胜立下奇功,帮助加纳队将世界杯征战胜率提高至60%。

6月14日 星期一 02:30 德国 4:0 澳大利亚

最佳球员:波多尔斯基(德国)

全场比赛,波多尔斯基2次射门全部打在门框范围之内,最终取得1个进球奉献1次助攻,全场传球35次成功31次,88.6%的传球准确率相当彪悍。而他的跑动距离达到了9275米,大范围的扯动给队友创造了不少的机会,获得本场最佳可谓是实至名归。

6月14日 星期一 19:30 荷兰 2:0 丹麦

最佳球员:斯内德(荷兰)

斯内德本场比赛司职前腰,但很多时候回撤到后腰身边接球组织进攻,他和范德法特的位置比较活跃。斯内德承担着荷兰队的绝大部分进攻组织的任务,本场比赛共4次射门,其中1次打中门框。斯内德74次传球,其中58次准确找到队友。斯内德的跑动距离也达到到了07米。可以说,斯内德是荷兰中场的发动机。荷兰能够取胜,他是为最大功臣之一。

6月14日 星期一 22:00 日本 1:0 喀麦隆

最佳球员:本田圭佑(日本)

本场打进致胜一球的本田圭佑赛后被评选为本场比赛最佳球员。在技术统计中,本田圭佑本场比赛共2次射门,其中2次全部射正,全场5次被侵犯。本田圭佑全场42次传球,其中27次准确找到队友,4次长传2次到位,有过2次传中。本田圭佑的跑动距离也达到了11092米,全场最佳名副其实,他也超越中村俊辅成为日本新一哥。

6月15日 星期二 02:30 意大利 1:1 巴拉圭

最佳球员:阿尔卡雷斯(巴拉圭)

比赛进行到第39分钟,阿尔卡雷斯禁区内接托雷斯右路开出的任意球,阿尔卡雷斯力压卡纳瓦罗,门前7米处头球攻门顶入右下角,布冯完全没有反应,这也是阿尔卡雷斯在世界杯上的处子球,而此球将意大利逼入绝境。在赛后技术统计中,阿尔卡雷斯全场1次射门,1个进球,另外还有11次解围,1次带球过人,此外他抢断成功率100%。

6月15日 星期二 19:30 新西兰 1:1 斯洛伐克

最佳球员:维泰克(斯洛伐克)

面对只有招架之力的新西兰,以维泰克为首的斯洛伐克进攻队员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全场比赛维泰克共计4次射门打正目标,仅次于哈姆西克,但要论威胁绝对是维泰克首当其冲。第50分钟,塞斯塔克右路斜传禁区内,维泰克禁区内包抄头球攻门,皮球弹地之后皮球擦这立柱飞入大门远角。在比赛还有15分钟的时候,维泰克单刀球几乎扩大,但惜被后卫阻挡。

6月15日 星期二 22:00 科特迪瓦 0:0 葡萄牙

最佳球员:C罗(葡萄牙)

第11分钟,C罗中场拿球,晃开一名科特迪瓦后卫的防守后起右脚远射,可惜皮球击中立柱弹出,这是全场比赛双方最有威胁的射门。第80分钟,C罗的任意球稍稍高出横梁,是下半场葡萄牙队为数不多的进攻亮点。作为葡萄牙队长的C罗首发出场,全场3脚射门1次命中目标,跑动9577米,在前场的传球成功率达到60%,3次过人和5次被侵犯都是队内最多。虽然90分钟内双方没有进球,C罗成为比赛中唯一的亮点和表现突出的球员,一旦拿球总能吸引对方多名防守球员的关注,是整场比赛最有威胁的进攻点。

6月16日 星期三 02:30 巴西 2:1 朝鲜

最佳球员:麦孔(巴西)

麦孔的进球帮助巴西队打开了局面,是巴西队获胜的最大功臣。全场共跑动47米,传球达到了惊人了110脚,并有92脚传球成功找到队友。

6月16日 星期三 19:30 洪都拉斯 0:1 智利

最佳球员:博塞朱尔(智利)

全场比赛,博塞朱尔只有一次打门,但就是这一次机会,他却让洪都拉斯饮恨。除此之外,博塞朱尔全场28次传球,其中19次准确找到队友,跑动距离达到7215米。

6月16日 星期三 22:00 西班牙 0:1 瑞士

最佳球员:费尔南德斯(瑞士)

费尔南德斯本场比赛司职左边前卫。比赛进行到第52分钟,瑞士队后场发起长传,前锋恩库福争顶下皮球,德尔迪约克拿球突入禁区后与出击的卡西撞在一起,而皮球则在反弹之后来到跟进的费尔南德斯面前,费尔南德斯的射门被皮克挡下,之后他又近距离补射破门。全场比赛,费尔南德斯共跑动12244米,为全场最高。正是积极的跑动,为他带来了进球。尽管只有一脚射门,但费尔南德斯的这脚射门却带来了宝贵的胜利和3分。

6月17日 星期四 02:30 南非 0:3 乌拉圭

最佳球员:弗兰(乌拉圭)

弗兰无疑是本场比赛乌拉圭队最活跃的球员。本场比赛他一共射门5次,其中打在球门范围内的2次,取得2粒进球。此外,他传球52次,到位34次,跑动距离达10042米,毫无争议的是乌拉圭的前场核心人物。

6月17日 星期四 19:30 阿根廷 4-1 韩国

最佳球员:伊瓜因(阿根廷)

世界杯B组比赛进行第二轮的对决,阿根廷迎战韩国,凭借伊瓜因上演的本届世界杯首个帽子戏法,阿根廷队4-1大胜韩国队。赛后伊瓜因也凭借本次比赛上演的帽子戏法被评为了全场最佳。

6月17日 星期四 22:00 希腊 2-1 尼日利亚

最佳球员:恩耶马(尼日利亚)

希腊赢球,但是让人意外的是,FIFA在赛后将这场比赛的最佳球员奖颁给了尼日利亚本将恩耶马,全场比赛,恩耶马奉献惊人的8次扑救、1次解围、全场34次传球21次到位、20次长传9次到位,跑动距离达2907米。

6月18日 星期五 02:30 法国 0-2 墨西哥

最佳球员:埃尔南德斯(墨西哥)

曼联新援埃尔南德斯此役第55分钟才被替换上场。但他在本场比赛第62分钟反越位破门,为墨西哥打破场上僵局。从赛后的数据上来看,本场比赛埃尔南德斯共射门2次,全部打在门框范围内,传球10次4次到位,共跑动4517米。

6月18日 星期五 19:30 德国 0-1 塞尔维亚

最佳球员:斯托伊科维奇(塞尔维亚)

斯托伊科维奇本场比赛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面对德国队的15脚射门,斯托伊科维奇全场表现稳定,多次高接低挡力保城门不失。特别是下半场面对波多尔斯基的点球,斯托伊科维奇将球扑出。之后面对德国队的狂攻,斯托伊科维奇始终冷静执着,帮助球队爆冷击败德国队。

6月18日 星期五 22:00 斯洛文尼亚 2-2 美国

最佳球员:多诺万(美国)

多诺万是美国队当仁不让的中场核心,美国队前场进攻的主要组织发起都由多诺万来完成。前场的传球和穿针引线作用明显,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进攻上,在防守数据上,多诺万3次抢断、2次拦截和4次过人都是队内最高。虽然只取得平局,但多诺万的表现称得上是本场比赛的最佳球员。

6月19日 星期六 02:30 英格兰 0-0 阿尔及利亚

最佳球员:阿什利-科尔(英格兰)

要想在这样糟糕的比赛评选出一个单场最佳球员,着实难为了FIFA。最终全场跑动距离最多的英格兰左后卫阿什利-科尔当选最佳球员,切尔西左后卫全场跑动距离多达11441米,全场37次传球26次到位,发动过12次长传,奉献了2次反断。但是他的12次丢球,仅有的2次抢断也全部失败,这样糟糕的数据也让他成为了本届世界杯上最糟糕的“单场最佳”。

6月19日 星期六 19:30 荷兰 1-0 日本

最佳球员:斯内德(荷兰)

本场斯内德继续出任荷兰队前场核心,在荷兰队久攻不下时,第53分钟他在禁区前拔脚怒射,川岛永嗣虽碰到来球仍难阻止皮球入网,荷兰队最后也凭借这粒进球取胜,而斯内德也当之无愧是全场比赛的最佳球员。斯内德本场共跑动了8991米,传球45脚并成功30次,3次射门更是就有一个进球。

6月19日 星期六 22:00 加纳 1-1 澳大利亚

最佳球员:吉安(加纳)

本场吉安主罚点球扳平,连续两场比赛被评选为国际足联单场最佳。全场比赛,吉安跑动9541米,34次传球23次到位,多达6次射门,3次射正,给对方门将制造了极大的麻烦。吉安两场比赛打进2球,为加纳队赚得4分。

6月20日 星期日 02:30 喀麦隆 1-2 丹麦

最佳球员:阿格(丹麦)

作为丹麦队的防守中坚和后防线上最有名气的球员,阿格以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整场比赛阿格交出令人满意的防守数据,4次抢断、4次争抢到头球、3次拦截,仅有1次犯规。面对对方右路的多次突破,阿格的防守颇为成功,特别是韦伯从左路突进和策动进攻,多次被阿格封堵解围,一对一的防守和高球,阿格都非常冷静。

6月20日 星期日 19:30 斯洛伐克 0-2 巴拉圭

最佳球员:贝拉

比赛进行到第27分钟,巴拉圭前场抢断之后,巴里奥斯横向带球病直传,贝拉在什特尔巴和朱里察夹防中16码处起脚捅射破门帮助巴拉圭赢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全场比赛,贝拉2次射门打进1球,31次传球20次成功,跑动距离9258米。

6月20日 星期日 22:00 意大利 1-1 新西兰

最佳球员:德罗西

德罗西本场比赛他又扮演了意大利救世主的角色。第28分钟,德罗西在禁区里被汤米·史密斯拉倒,主裁判果断判罚点球,并向史密斯出示黄牌。随后亚昆塔没有辜负德罗西,将点球罚进扳平。本场比赛,德罗西飞奔10437米仅次于蒙托利沃,此外他还送出61次成功的传球,成功率达到81%。

6月21日 星期一 02:30 巴西 3-1 科特迪瓦

最佳球员:法比亚诺

法比亚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邓加的充分信任,为巴西队立下最大功劳,攻入前两粒进球。FIFA官方毫不犹豫地将本场最佳颁给了梅开二度的法比亚诺,而他也成为继麦孔之后,巴西队在本届世界赛中第二位获得此荣誉的队员。

6月21日 星期一 19:30 葡萄牙 7-0 朝鲜

最佳球员:C罗

打进一球、助攻一球的C罗荣膺FIFA颁发的本场最佳球员称号。7次射门4次射正,传威胁球5次,带球过人8次,传球成功率100%,队友的每一次发挥,几乎都与C罗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6月21日 星期一 22:00 智利 1-0 瑞士

最佳球员:M-冈萨雷斯

尽管只是替补出场,但是M-冈萨雷斯却送出全场最多的5次射门,2次命中门框范围内,此外3次头球争抢全部成功,冈萨雷斯在进攻端的表现有目共睹,而FIFA也将本场最佳的头衔送给他,比起其他登场的三位前锋,冈萨雷斯的发挥确实要高上一个档次。

6月22日 星期二 02:30 西班牙 2-0 洪都拉斯

最佳球员:比利亚

本场比赛出任左边锋的比利亚凭借两粒入球获得本场最佳,比赛中,葫芦娃跑动距离达到9512米,39次传球27次成功,射门7次3次射正,获得2粒进球,但是遗憾的错失一次点球机会,没能完成帽子戏法。

6月22日 星期二 22:00 墨西哥 0-1 乌拉圭

最佳球员:苏亚雷斯

第43分钟,卡瓦尼右路传中,苏亚雷斯后点头球顶进近角。而正是这上半时结束前的进球最终帮助乌拉圭队锁定胜局。由于两队战平即可携手出线,比赛并不需要双方拼个你死我活,球员的发挥自然也打了折扣,然而苏亚雷斯在他出场的85分钟内还是贡献了4次射门,其中2次命中门框范围以内。赛后他也被FIFA官方评选为最佳球员。

6月22日 星期二 22:00 法国 1-2 南非

最佳球员:姆非

东道主南非凭借姆非拉和查巴拉拉的进球2-1战胜法国队,获得世界杯首胜。赛后,南非队前锋姆非拉被国际足联官方评为本场比赛的最佳球员。整场比赛姆非拉共7次射门其中5次射正,效率颇高,全场跑动距离也几乎达到一万米。除了进攻端出色外,他甚至有3次拦截协助队友的防守。

6月23日 星期三 02:30 尼日利亚 2-2

最佳球员:朴智星

2010年南非世界杯B组末轮一场比赛在德班球场展开争夺,韩国2-2战平尼日利亚,这样,韩国获得小组第二出线。本场比赛结束后,FIFA评出了本场比赛的最佳球员,朴智星第二次成为单场最佳球员。

6月23日 星期三 02:30 希腊 0-2 阿根廷

最佳球员: 梅西

由于马斯切拉诺、海因策等老球员被轮换,梅西佩戴着阿根廷队队长袖标出场,成为阿根廷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杯队长。梅西全场共5次射门,有4脚被门将扑出,另外一次被门柱挡出。梅西还帮助贝隆打理中场,全场传球数达到了72脚。

6月23日 星期三 22:00 斯洛文尼亚 0-1 英格兰

最佳球员:迪福(英格兰)

英格兰凭借迪福的进球1-0击败斯洛文尼亚,以小组第二的成绩晋级16强,全场比赛迪福跑动距离达到了00米,做为一名很多是冲刺加速跑的前锋这已是不容易,全场只有10次传球6次成功,这也反映了他的特点是禁区里的射手,射门方面是3次射门2次打正。效率相当高。

6月23日 星期三 22:00 美国 1-0 阿尔及利亚

最佳球员:多诺万(美国)

多诺万在比赛中充分展现出美国队战术核心作用,他的传接球和射门都威胁极大。3次射门虽然只有1次射正,但关键的1次射正就为球队带来了唯一的制胜球。此外,他在前场48次传球35次传正,多次为队友创造威胁进攻,阿尔蒂多雷、布拉德利、登普西都曾接到他的妙传制造威胁射门。他全场跑动距离超过11000米,令人惊叹。

6月24日 星期四 02:30 加纳 0-1 德国

最佳球员:厄齐尔(德国)

厄齐尔作为德国队中场核心,在比赛中传球、分球和自己射门都极有威胁,他在前场62次触球传球成功率高达82%(51次)。在比赛中虽然上半场错过单刀球非常遗憾,但整场比赛3脚射门2次射正还是体现出他的不凡射术。他是德国队中前场触球和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4次长传到位、3次准确传中为德国队创造多次进攻良机。更重要的是他在德国队打不开局面的局势下利用个人打入唯一的制胜进球。

6月24日 星期四 02:30 澳大利亚 2-1 塞尔维亚

最佳球员:卡希尔(澳大利亚)

卡希尔是澳大利亚队绝对的核心,在比赛中打进了一粒精彩的进球,共跑动11957米,每一次功防往返时总是能见到他的身影。全场比赛,卡希尔共取得5次射门,有两次打在门框范围之内。

6月24日 星期四 22:00 斯洛伐克 3-2 意大利

最佳球员:(维特克)

维特克两个伟大的进球帮助自己的国家闯入了16强。同时也是FIFA官方评选的赛后最佳。全场比赛,维特克2次射门,即斩获两个进球;36次传球20次到位,跑动距离为9227米。

6月24日 星期四 22:00 巴拉圭 0-0 新西兰

最佳球员:圣克鲁斯(巴拉圭)

圣克鲁斯作为巴拉圭前场最有威胁的攻击点,虽然没有进球但作为前锋48次触球35次成功出脚对新西兰后卫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全场跑动9460米证明了圣克鲁斯的勤勉,虽然射门只有1脚但这1次射正差点破门。

6月25日 星期五 02:30 丹麦 1-3 日本

最佳球员:本田圭佑(日本)

不仅是打进这一球,在比赛结束前,本田圭佑禁区前晃过罗梅达尔, 随后在面对索伦森时巧妙将球传到中路,冈崎慎司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轻松将球挡进空门,日本队借此3比1锁定胜局,上演进球和助攻的本田圭佑就是日本队获胜的最大功臣。全场比赛本田圭佑跑动11054米,前场传球55次,成功39次,长传5脚,4次准确的输送。

6月25日 星期五 02:30 喀麦隆 1-2 荷兰

最佳球员:范佩西(荷兰)

凭借范佩西和亨特拉尔的进球,荷兰队以2-1击败喀麦隆,小组赛三战全胜以小组头名晋级。全场比赛,范佩西在门前的感觉极佳,4次射门3次命中门框范围,31脚传球成功20次,在前场还作出了6928米的跑动。

6月25日 星期五 22:00 葡萄牙 0-0 巴西

最佳球员:C罗(葡萄牙)

其实,本场比赛C罗仅能用表现一般形容,巴西与葡萄牙之战并非是赛前所想,是一次技术足球的对抗,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基本相同,比赛中多次出现冲突,场面极为火爆。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的13 次射门,C罗包办的其中的一半还多,射门次数达到7次,可以说是葡萄牙阵中,最有威胁的一名进攻球员。

6月25日 星期五 22:00 朝鲜 0-3 科特迪瓦

最佳球员:德罗巴(科特迪瓦)

德罗巴全场比赛表现积极,奔跑9556米,7次射门2次命中门框范围以内。更重要的是在德罗巴的带领下,全队发挥都很出色,28次射门更是占尽优势。3比0击败对手更是在情理之中。

6月26日 星期六 02:30 智利 1-2 西班牙

最佳球员:伊涅斯塔(西班牙)

本场比赛中,伊涅斯塔主力登场。全场比赛共计57脚传球,成功42次,共跑动10839米。2次射门,1次命中门框范围便取得1粒进球。同时,伊涅斯塔还攻入了本届世界杯的第100个进球。

6月26日 星期六 02:30 瑞士 0-0 洪都拉斯

最佳球员:巴利亚达雷斯(洪都拉斯)

全场比赛,瑞士对洪都拉斯的球门狂轰滥炸,他们一共射门18次,但没有一次球如愿钻入洪都拉斯的大门。在这当中,巴利亚达雷斯做出了5次精彩扑救,此外作为一个门将,他全场的跑动距离达到4087米。瑞士遗憾出局,巴利亚达雷斯显然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关卡,而对于洪都拉斯而言,这也是他们本届世界杯的一大收获。

1/8决赛:

6月26日 星期六 22:00 乌拉圭 2-1 韩国

最佳球员:苏亚雷斯(乌拉圭)

本场比赛,苏亚雷斯和弗兰再度联合出现在锋线上,相比于弗兰稍靠后的位置,苏亚雷斯更多出任攻击箭头的角色。他在第8分钟和第80分钟梅开二度,全场出战84分钟,射门6次,5次射正,并取得2个进球。传球28次,成功19次,跑动距离8834米,表现十分突出。

6月27日 星期日 02:30 美国 1-2 加纳

最佳球员:阿尤(加纳)

在比赛中,加纳队的中场核心阿尤表现十分出色,虽然没有进球,但阿尤在中场的组织和控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时赛吉安的绝杀进球要感谢阿尤的漂亮助攻。全场比赛阿尤一共有75脚传球,成功46次。长传9次成功5次。除了贡献1次助攻外,还做出了13981米的跑动,几乎覆盖全场。

6月27日 星期日 22:00 德国 4-1 英格兰

最佳球员:穆勒(德国)

穆勒在场上72分钟跑动距离达到了8850米,28次传球17次成功,4次射门2次射正,打入两球还有一次助攻。而在opta的统计上,穆勒在防守上还有过1次铲抢1次拦截,4次争顶头球2次成功。

6月28日 星期一 02:30 阿根廷 3-1 墨西哥

最佳球员:

本场比赛,特维斯首发出场,第69分钟被老将贝隆换下,但在短短的69分钟时间内,特维斯3脚射门,2脚命中门框范围,阿根廷野兽就收获两球,此外他全场跑动7259米,传球28脚,成功了20次。

6月28日 星期一 22:00 荷兰 2-1 斯洛伐克

最佳球员:罗本(荷兰)

罗本出场71分钟内,完成2脚射门,而且均射在门框范围内,并为荷兰攻入打破僵局一球。此外,他还完成六次个人一对一突破,传球33次,成功20次,奔跑距离达到7465米。

6月29日 星期二 02:30 巴西 3-0 智利

最佳球员:罗比尼奥(巴西)

在比赛中,罗比尼奥2次射门都打中门框范围以内,其中那脚精彩的弧线射门取得了进球。比赛第84分钟时,邓加换下了全场表现活跃的罗比尼奥。在84分钟时间里,罗比尼奥共跑动9009米,传球次数41次。

6月29日 星期二 22:00 巴拉圭0-0(点5:3)日本

最佳球员:本田圭佑(日本)

今天的比赛,本田圭佑在120分钟的时间里表现不俗,3次射门1次打在门框范围之内,可惜没有破门,39次传球成功18次,5次长距离转移球,跑动距离达到了惊人的12995米。

6月30日 星期三 02:30 西班牙 1-0 葡萄牙

最佳球员:哈维(西班牙)

此前表现不佳的哈维终于摆脱了低迷的状态,他在比赛中穿针引线,控制大局,带领西班牙取得胜利。全场比赛,哈维的跑动达到了11698米,这大大盘活了西班牙队的中场,大量的跑动保证了西班牙队在传接球上的流畅性。哈维这一场比赛共传球105次,有91次准确地找到了队友,其中长传共有16次,8次找到队友。

1/4决赛:

7月2日 星期五 22:00 荷兰 2-1 巴西

最佳球员:斯内德(荷兰)

作为荷兰队的场上核心,斯内德是巴西和荷兰队的1/4决赛场上表现最闪耀的明星。他在中前场全场比赛共41次得球,其中30次他的传球准确的找到了队友。4脚射门有3次射正,其中两次直接造成进球。在球队落后时,是斯内德吹响了反击的号角。第52分钟,斯内德的突然远距离吊射致使梅洛不慎自摆乌龙。第68分钟,又是斯内德站了出来,他接库伊特的头球摆渡门前将球顶进俱乐部队友塞萨尔把守的球门,为荷兰队逆转打入制胜球。

7月3日 星期六 02:30 乌拉圭 1-1(点球4-2)

最佳球员:弗兰(乌拉圭)

弗兰全场比赛跑动距离达13102米,传球43次,成功21次,6次射门,1次打在门框范围内,第55分钟,弗兰直接任意球攻门,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直接飞进了球门右上角,这粒进球帮乌拉圭队在120分钟之内战平加纳。

7月3日 星期六 22:00 德国 4-0 阿根廷

最佳球员:施魏因斯泰格(德国)

攻守俱佳的施魏因斯泰格全场触球次数高达84次,52次送出准确传球,这两个数据都比对方中场核心梅西和队长罗德里格斯要更高。施魏因斯泰格全场的跑动距离达到惊人的11268米,球场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进攻时不惜体力的来回奔跑,防守时又非常及时回追堵截。6次过人、3次拦截无一不体现着施魏因斯泰格攻守均衡。更为重要的是小猪直接发起进攻助攻队友破门的就有两球。

7月4日 星期日 02:30 巴拉圭 0-1 西班牙

最佳球员:伊涅斯塔(西班牙)

这是一场比谁更耐心的比赛,关键时候,伊涅斯塔中路突然启动,连续突破两人后将球巧妙分给佩德罗,后者低射击中左侧立柱弹出,比利亚补射完成准绝杀。除此之外,小白此役还奉献了10293米的奔跑距离,仅此于伙伴哈维,位列西班牙全队第二。数据上,巴萨中场3次射门1次命中门框范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对手严密看防下还能完成54脚传球成功45次的高效。

7月7日 星期三 02:30乌拉圭2:3荷兰

最佳球员:斯内德(荷兰)

南非世界杯半决赛首场较量在开普敦绿点球场拉开战幕,由南美老牌劲旅乌拉圭迎战荷兰队。布隆克霍斯特远射先拔头筹,而弗兰也通过一记远射将扳平。下半场斯内德和罗本连续进球一度令荷兰队锁定胜局,然而补时阶段乌拉圭人的进球似乎又燃起了最后的希望,但荷兰队顶住了对手的疯狂进攻,3-2击败乌拉圭队,成功挺进决赛。

7月8日 星期四 02:30德国0:1西班牙

最佳球员:普约尔(西班牙)

除了打进关键进球之外,普约尔此役无论在前后场都表现得非常活跃。在进攻端,他在上半场还制造了全队最有威胁的一次俯冲头球攻门,皮球略微高出了横梁;而在防守端,巴塞罗那队长则出色地带领后防线众将士完成了所有防守任务,整场比赛没让八次敲开英格兰和阿根廷球门的德国攻击群找到任何射门得分的机会。

回答:2010-07-10 21:3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更正和补充一下:

7月8日 星期四 02:30德国0:1西班牙

最佳球员:哈维(西班牙)

三四名比赛:

7月11日 星期日 02:30 乌拉圭 2-3 德国

最佳球员:托马斯-穆勒(德国)

决赛:

7月12日 星期一 02:30 荷兰 0-0(加时0-1) 西班牙

最佳球员:伊涅斯塔(西班牙)

巴塞罗那历史上的著名球星(追加分)

苏比亚雷塔(ANDONI ZUBIZARRETA)

巴萨历史上最伟大的门将之一,即使把范围扩大到西班牙国家队,他也当之无愧。苏比萨雷塔代表国家队出场次数达到了惊人的126次(这创造了国家队出场纪录),其中作为主力参加了4次世界杯和2次欧锦赛。他在西班牙顶级联赛588次(包括代表毕尔巴鄂,巴塞罗那,瓦伦西亚)的出场次数也是天下无双。

塞尔吉·巴尔胡安(Sergi Barjuan)

进入拉玛西亚的时候这个来自莱斯·弗朗克塞斯(Les Franqueses)的小个子已经21岁了,这个年龄放到现在你可能认为:哦,C队又买来一个“老家伙”救急。当然,很快这个加泰罗尼亚人就让人刮目相看,克鲁伊夫将这名原本打边锋的年轻球员放在梦之队343左后卫的位置上,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把“全攻全守”的理念诠释的淋漓尽致。在西班牙国家队的位置也无人可以撼动,他几乎参加了94年世界杯的每一场比赛。

米盖利(MIGUEL BERNARDO BIANQUETTI “MIGUELI”)

“ 泰山(Tarzan)”米盖利,球队历史上最优秀的中后卫之一,在他的名字后面永远会被标记上这样一个数据:664场,这是米盖利代表球队出场的次数(其中正式比赛为545场),至今无人能够打破。作风硬朗,顽强的他也深受球迷的爱戴。

罗纳德·科曼(RONALD KOEMAN)

罗纳德.科曼,创造巴萨历史的荷兰铁卫。在92年的温布利球场,正是他的一脚大力轰门结束了球队建队几十年来没有获得过冠军的历史,堪称梦之队的巅峰时刻。科曼身上拥有有一个优秀中卫应该具备的一切素质,并且有着非同寻常的攻击性,这名梦之队的标志性人物总共为球队贡献了102个进球!他那力道十足的任意球又是他多种进攻武器中最具震慑力的杀器,虽然速度略显缓慢但后贝肯鲍尔时代欧洲最佳自由人的称号非他莫属

瓜迪奥拉(Josep Gurdiola)

“ 国王”瓜迪奥拉,土生土长的巴塞罗那人,球队的各级年龄层队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效力巴萨长达11年,在20岁时便被克鲁伊夫征召到一队,成为“梦之队” 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就是从那时起,球队坐镇球场中央,决定球往什么方向走,负责控制比赛节奏的就是朱赛佩·瓜迪奥拉 (Josep Guardiola)。他能按照同伴的要求恰到好处的分球,并且控制场上的比赛节奏,并在困难时刻担起责任。他有在复杂的情况下举重若轻破解难题的能力,他就是使球队完美运转的关键。作为一个场上领导者,他的才华使他扮演了场上教练的角色。优雅的技术和开阔的视野使他成为欧洲最好的中场组织者之一。当然作为后腰瓜迪奥拉没有如戴维斯与马克莱莱那样凶狠的逼抢和防守强度,这由他在球场上的角色所限更由于他本身的身体素质所限(伤病问题也阻碍了瓜迪奥拉向更高荣誉发起冲击,-98赛季因伤全部缺席,同样的情况发生在94年的美国世界杯,96年的欧锦赛以及98年的法国世界杯)。

里瓦尔多(Victor Borba Ferreira ‘Rivaldo’)

擅长左脚运球,身体素质出色。他的中场组织能力和前场得分能力都很出色,在巴西队和巴塞罗那队都稳居进攻核心的位置。里瓦尔多加盟巴塞罗那,里瓦尔多凭借出色的表现帮助巴塞罗那夺得多项赛事的冠军,并且获得99年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号。帮助巴西夺得韩日世界杯。

约翰·克鲁伊夫(Johan Cruyff)

13年8月22日,克鲁伊夫和巴塞罗那签约,3天前,他刚踢了阿贾克斯的告别赛,率队6比1大胜。在此之前13年里,巴萨与西甲冠军无缘,克鲁伊夫成了他们的救世主。已经在阿贾克斯取得无尽辉煌的克鲁伊夫初来乍到巴塞罗那时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不适应,在13—74赛季个人首场西甲联赛中便梅开二度,为球队取得了开门红。在此后的一系列赛事中,克鲁伊夫均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并为俱乐部和球迷们献上了一粒粒精彩的进球及一场场好看的比赛,令人大饱眼福。

在巴塞罗那踢球的那段光辉岁月里,最令克鲁伊夫难忘的一场比赛当数巴萨客场对垒宿敌马德里。这本应是一场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较量,可谁也没想到巴萨一上来就打了一个5:0,将他们彻底羞辱了一番,同时也创了主场最大输球纪录。克鲁伊夫在比赛中不仅独中两元,还多次为队友创造进球良机。赛后,巴萨又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阔别13年之久的西甲联赛冠军。

荷兰人到来的第一个赛季,他就帮助巴萨捧起了联赛冠军奖杯,到18年,在4年里克鲁伊夫为巴萨夺取1次联赛冠军,1次国王杯,18年5月27日,他在巴塞罗那第一次宣布退役。

1983年,36岁的克鲁伊夫正式宣告结束职业球员生活,开始执掌教鞭。

退役后克鲁伊夫没有离开足球,他对绿茵场的热爱在教练职位上得到了延伸。他担任过阿贾克斯的技术总监,后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队当主教练,为巴塞罗那队夺得一次欧洲冠军、一次优胜者杯冠军、两次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和一次西班牙国王杯冠军。

1987年6月1日,克鲁伊夫得到了A级教练证书,不过头一年的这个时候,他就已经被阿贾克斯任命为主教练了,并且在第一个赛季率队夺取了欧洲优胜者杯。1988年1月4日,他因与俱乐部高层不和离开了阿贾克斯。

和他在做球员时的经历一样,克鲁伊夫离开阿贾克斯后来到了巴塞罗那,在那里他兼任了主教练和技术总监的职位。他重建了球队,赶走了多达12名的球员,包括德国的贝兰德·舒斯特尔(Bernd Schuster),他还花了1500万美元来购买新球星。很快,他建立了另一支风格鲜明的欧洲顶级球队,赢得了欧洲优胜者杯、欧洲冠军杯、西班牙国王杯和连续四次的联赛冠军(1991-1994),在西班牙他们被称为“梦之队”。

在克鲁伊夫执教的第一个赛季,巴塞罗那队就获得了联赛亚军,并在欧洲优胜者杯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以2:0力擒意甲新军桑普多利亚队,历史上第三次登上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宝座;第二个赛季,巴塞罗那队又一次杀入了欧洲优胜者杯决赛,但却以1:2 惜败在英伦红魔曼联队脚下,未能成为第一支蝉联欧洲优胜者杯冠军的球队;第三个赛季,巴塞罗那队终于夺回了失去六年之久联赛冠军,第二年,他们向欧洲冠军杯冠军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并摆平了所有对手一路连胜闯入决赛。

1992年5月20日,1991——92赛季欧洲冠军杯决赛当仁不让地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拉开战幕。几乎所有欧美足球强国都对这场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现场观众人数也达到了十万人左右,比赛气氛空前紧张激烈,对阵双方分别为西班牙巴塞罗那队与意大利桑普多利亚队。桑普多利亚队在开场后气势咄咄逼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一副志在必得的劲头;巴塞罗那队则避其锋芒,稳扎稳打,毫不示弱。双方激战90分钟,场上仍为0:0。加时赛中,双方的争夺更加见红,且趋于白热化。终场前6分钟,巴塞罗那队在前场获得了一个颇具争议色彩的任意球,荷兰钢铁后卫科曼趁对手心浮气躁之际,以一记远程重炮先下一城。此后桑普多利亚队虽然拼命反击,想在最后关头来个咸鱼翻身,但无奈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最终本场比赛的为1:0,巴塞罗那队历史上第一次赢得欧洲冠军杯,同时这也是俱乐部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她成为了继尤文图斯、阿贾克斯之后的第三支囊括欧洲俱乐部三大冠军杯的球队,欧洲足坛新盟主就此诞生。

然而猛将如云的巴塞罗那队也并非无懈可击,克鲁伊夫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他偏执的工作狂也给球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多名球星因为不堪忍受强烈的身心负荷而转投他门、另谋高就。由此可见,军心不稳已成为巴塞罗那队的一大致命伤,1992年丰田杯(1:2 负于巴西圣保罗队)和1994年欧洲冠军杯(0:4负于AC米兰队)两场关键决赛的失利皆与此有关。此后几年,巴塞罗那队的战绩每况愈下,克鲁伊夫也在为俱乐部工作了八年之后选择了辞职,当时约11万球迷手持巴萨围巾向俱乐部抗议的情景至今令人历历在目。在为巴塞罗那俱乐部工作了8年后,约翰·克鲁伊夫于 1996年第二次与他们分手。克鲁伊夫因为在1991年做了搭桥手术和19年的心脏病复发而不得不戒了烟,并发誓绝不再担任教练的职务,就像他希望的那样,他坚守了自己的誓言——尽管每一次荷兰国家队选择新教练的时候他的名字仍然会被提起,同时他也仍然受到来自诺坎普的尊敬。

克鲁伊夫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对足球的挚爱,他在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中也使得足球运动不断地走向完美。尽管克鲁伊夫没有在国家队级别的比赛中赢得过任何荣誉,并且只代表国家队参加过一次世界杯,但他却无疑可以与像贝利、贝肯鲍尔和马拉多纳这样的巨星比肩。作为队员,克鲁伊夫是同龄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会讲英、德、法和西班牙语,3次当选欧洲最佳运动员,这种荣誉只有普拉蒂尼后来才有过。作为教练,克鲁伊夫也是一流的。他带领阿贾克斯队和巴塞罗那队取得的成绩是最好的凭证。20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球员称号是证明,1999年国际足联历史与统计委员会评选他为 “最伟大的欧洲球员”。

约翰·内斯肯斯(Johan Neeskens)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因为约翰.克鲁伊夫耀眼的光芒而忽略另一个约翰——约翰.内斯肯斯。

紧随克鲁伊夫之后从阿贾克斯转会到巴萨的内斯肯斯是球场上的多面手,后卫中场前锋他无一不通,甚至客串过门将的位置。他的射门技术极佳,尤其点球技术堪称一绝。在球场上也极具领袖气质,18年世界杯正是在他的率领下缺少克鲁伊夫的荷兰队闯进了最后的决赛。

斯托伊奇科夫(Hristo Stoichkov)

霹雳火,狂人,坏小子.又一个脾气和球艺成正比的巴萨球员,擅长在两翼活动,拥有黄金左脚和强壮的体格,跑动范围大,过人如麻,超强的任意球能力,毁灭性的射门威力,风一般地席卷球场,过人的抢点能力.这个身高178的保加利亚人一直被视为BARCA边路进攻球员的经典模板.

库巴拉(Ladislau Kubala)

库巴拉是巴塞罗那的人物,他在1950年随一支名为难民球队从匈牙利来到巴塞罗那,并与巴塞罗那队签约。他在1951年4月为球队初次登场之前走了相当繁琐的官僚程序,他最终获得了西班牙国籍,获得了代表巴萨出场的资格。球迷等待他亮相的时间很长,然而,他征服巴塞罗那球迷却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很快,库巴拉在巴萨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期,他在中场自如地展现着自己高超的球技。库巴拉的球技可以如此形容:健硕的体格,精妙的技术,非凡的事业,另外他还是一位任意球高手和优秀的领导者。

罗马里奥(Romário de Souza Faria)

“独狼” 罗马里奥是巴萨队史上最天才的前锋之一,巴萨队史上最桀骜不驯的前锋,没有之一。

1993 年,罗马里奥以400万美元转会巴塞罗那,跟多数MADE IN BARCA的世界足球先生一样:罗马里奥把职业生涯的最顶峰留给了BARCA。虽然只为巴萨效力了一个赛季,93/94赛季的独狼却是最伟大的独狼,他打进30球成为联赛最佳射手,并且帮助巴萨成就了联赛4连冠。在随后的美国世界杯里带领巴西成功登顶。

罗纳尔迪尼奥(Ronaldinho)

罗纳尔迪尼奥是巴西最著名攻击型球星之一,他控球技术出色,擅长中路及边路快速突破,定位球方式变化多端和手术刀般的精确妙传。球风与罗纳尔多虽因位置差别而迥然不同,但相同是叱咤风云,他的名字罗纳尔迪尼奥,葡萄牙语的意思是小罗纳尔多。在1999年美洲杯一战成名,他的超卓球技被大众称为“新一代球王”,曾经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足球先生,2005年获得欧洲足球先生的殊荣,同年并成为首届世界职业球员协会最佳球员的得主。

2003年7月19日,小罗以2800万美元的身价加盟巴塞罗那。当拉波尔塔陪同他来到球场时,大约3万名球迷在看台上向仰慕已久的偶像欢呼,当天赶制出来的印有小罗名字的球衣销售一空。随后,小罗在这家欧洲顶级豪门如鱼得水,巴西人开始在这片足球沃土施展拳脚,他的到来也为病态中的巴萨注入新活力。在同塞维利亚的比赛中,罗纳尔迪尼奥从后场带球直至门前25米外劲射破门,这是他在西甲的处子作。在联盟杯8比0大胜斯洛伐克普乔夫队的比赛中,罗纳尔迪尼奥上演帽子戏法。罗纳尔迪尼奥在自己的第一个赛季就帮助巴萨连续17场联赛未尝一败,最终获得了联赛亚军,获得了直接晋级欧洲冠军联赛的机会。第二个赛季,2004-05 赛季,罗纳尔迪尼奥和他的队友们全面爆发,并一路领跑联赛直到最后。罗纳尔迪尼奥也逐渐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巨星。他获得了2004年和2005年的世界足球先生,并获得了2005年的欧洲金球奖。2005-06赛季罗纳尔迪尼奥更是带领巴萨获得西甲和双冠王,达到了自己的巅峰,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07-08赛季对于小罗来说简直如同噩梦,在赛季刚开始他的私生活就遭到了媒体的曝光,俱乐部对于巴西人场外的放纵大为不满。甚至连队友埃德米尔森都将 其称为“黑山羊”......随后的日子里,里杰卡尔德已经逐渐习惯了缺少小罗的球队,冷板凳和看台成为了前世界足球先生露面次数更多的地方。07年12 月的国家德比战是小罗向俱乐部证明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巴萨0-1输给了卫冕冠军,而小罗彻底被打入了“冷宫”。

今年1月俱乐部宣布小罗因左膝关节受伤将缺席多场比赛,而4月在传出诈伤传闻之后,巴萨官方宣布复出不久的小罗因右腿肌肉受伤告别本赛季。总之小罗在巴萨荒废了足足一年的时光......

08年夏天对于小罗失去了耐心的巴萨准备利用球员身上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将其抛出球市,包括AC米兰、切尔西和曼城在内的三家俱乐部对其表示出了极大的信 心。最初切尔西是最有希望签下小罗的球队,小罗本人上个月还表达了希望与斯科拉里在俱乐部聚首的愿望,但是“大菲尔”对此似乎热情不高,转会到了最后关键时 刻,切尔西方面却突然失去了踪影。

而曼城俱乐部的举动则令人感动,他们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据悉曼城开出的报价甚至要高于AC米兰,但最终因为俱乐部的名气过小而被小罗婉言拒绝。最终拥有卡卡、帕托和迪达在内的AC米兰笑到了最后,北京时间7月16日在AC米兰发表的声明中写道:“AC米兰与巴塞罗那就罗纳尔迪尼奥转会原则上达成一致,球员本人将于明天(16日)接受体检,与米兰俱乐部签订至2011年6月30日的合同。”围绕这罗纳尔迪尼奥的长达数月的转会大戏终于落幕。

罗纳尔迪尼奥能将视野、妙传和具有欺骗性的带球突破以及各种方式的射门在比赛中完美集合。而重要的是他几乎在任何比赛中都面带微笑作战,轻松的生活态度也同时感染着巴萨阵营中的队友,他们总能在松弛的氛围下弑杀对手于无形。这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天才,他的突出表现甚至用壮观来形容。看他的比赛对喜爱他的球迷而言则是一种特别的待遇。

利昂内尔·安德雷斯·梅西(Lionel Andrés Messi)

2000年,13岁的梅西加盟巴塞罗那,并且在青少年队级别的比赛中开始闪光。而38场比赛攻入31球的杰出表现,让他得到了里杰卡尔德的注意,很快,荷兰人决定给他机会。在2003年11月的一场友谊赛中,年仅16岁的梅西首次代表巴萨一队出场。但梅西代表巴萨一队在正式比赛中出战还是在一年之后——2004年10月西甲联赛巴萨对西班牙人,梅西在第83分钟替换德科上场,而17岁3个月零22天的登场年龄,也让阿根廷小将成为代表巴萨在联赛中出场的第二年轻球员。惟一超越他的是巴萨菲律宾裔前锋阿尔坎塔拉,后者15岁便代表巴萨一队比赛。梅西的存在就意味着巴萨俱乐部有太多的纪录将被打破,2005年5月1日,巴萨对阿尔巴塞特,梅西用一记精妙的挑射,成为了为巴萨一队入球的第二年轻球员。05-06赛季冠军联赛巴萨VS潘纳辛耐科斯的比赛中,梅西打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入球。

世青赛一向被认为是青年才俊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第15届世青赛的大幕在荷兰乌德勒支缓缓落下时,一位身高只有1.70米的阿根廷少年将一个巨人的背影留给了全世界。他,叫做利昂内尔·安德烈斯·梅西(Lionel Andrés Messi)。巴萨的锋线杀手,小将梅西承载着阿根廷乃至整个世界的希望。在本届世青赛上,梅西是在小组赛结束之后才真正开始闪光。由于阿根廷队小组赛中的糟糕表现,使人们以为这支阿根廷队难以走得更远,然而正是由于梅西的出色表现挽救了全队。作为阿根廷队灵魂人物,梅西从淘汰赛开始一直处于世青赛的中心舞台。最终率领阿根廷U21青年队获得世青赛冠军,梅西也获得世青赛的最佳球员。2005年底在意大利体育报纸《全体育》组织的“金童奖”的评选中,梅西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鲁尼当选2005年度的欧洲最佳新秀。

2007年3月11日,06-07赛季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第26轮迎来第231次西班牙国家德比,卫冕冠军巴塞罗那坐镇诺坎普迎战百年对手马德里。结果巴塞罗那在下半场少1人的不利局势下凭借阿根廷神童梅西的帽子戏法主场3-3逼平马德里。这是梅西代表顶级俱乐部的第一个帽子戏法!

2007年4月18日,国王杯半决赛首回合巴塞罗那队主场同赫塔费队的比赛中,诺坎普球场再次见证了伟大的一刻:全场比赛第29分钟,中场得球的梅西晃过两名赫塔费球员的夹防长途奔袭,此后面对着三名上前包夹的赫塔费后卫梅西再次轻巧地从人群中闪过进入禁区。在扣过了出击的门将路易斯加西亚后,梅西用右脚将球送进了空门!一个与1986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千里走单骑攻破英格兰队大门如出一辙的进球!不少传媒把这个入球与马拉多纳在 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中射入的世纪最佳入球相题并论。

2007年夏天,梅西接受百事的邀请,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宣传活动,期间梅西受到中国球迷的热烈欢迎,并被冠以“新球王”的称号。

2007年的美洲杯,梅西发挥出色。在与墨西哥的比赛中,更是以一记精彩的吊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在决赛中遗憾败给巴西,但是相信年轻的梅西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为阿根廷拿得这个冠军奖杯。

从2007-2008赛季开始梅西便取代小罗成为巴萨的核心。在2007年底轰轰烈烈的奖项热潮中,梅西凭借其在07年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多个奖项的肯定,其间更是获得了金球奖第三名和世界足球先生的第二名,对于年仅20岁的梅西来说,绝对是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情。

2008-2009赛季上半段梅西在联赛和冠军杯中表现极为优异,带领巴萨在西甲联赛中遥遥领先并且在冠军杯小组赛提前以出线,并在年底被评为2008年度欧洲金球奖评选第二位(银球奖)。

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凌晨,在巴塞罗那客场与桑坦德竞技的比赛中。梅西替补上场,梅开二度,帮助巴萨2:1逆转对手,豪取九连胜。更的是,梅西打进的第二粒进球,是巴塞罗那俱乐部在西甲联赛历史上的第5000粒进球!历史不是在捉弄我们。80年前,帕雷拉正是在桑坦德的主场打进了巴塞罗那西甲联赛的第一粒进球,巧合的是,帕雷拉当时21岁,梅西当下也21岁。更为巧合的是,据帕雷拉的儿子回忆,帕雷拉的进球是一记右脚的凌空抽射,梅西的进球同样是右脚的凌空抽射!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巧合,但,巧合为什么只发生在梅西的身上,而不是其他人?

北京时间5月3日凌晨,巴萨客场6:2血洗,梅西贡献了两粒进球,本赛季两次对阵打进三球,也基本帮助巴萨锁定联赛冠军。

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巴萨4:1战胜毕尔巴鄂竞技,夺去了2008/2009赛季的首个冠军——西班牙国王杯。梅西在决赛中表现优异,贡献了反超的一粒进球。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比利亚雷亚尔主场3:2绝杀马德里,也帮助巴萨提前三轮夺取西甲联赛冠军,这也是梅西晋升主力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西甲冠军,相信这不会是最后一个。

北京时间5月28日凌晨,巴萨在永恒之城罗马2:0击败曼联,夺得俱乐部历史上第三座冠军并完成西班牙足球史上第一个三冠王伟业。梅西在这场比赛中打进了一粒锁定胜局的进球,而且是他并不擅长的头球,但这却是一记精彩绝伦的头球吊射!梅西也被球迷们评选为当场最佳。他在决赛中击败了C罗,2009年的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离他越来越近......

梅西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球星,他拥有高度的创造力,而且还能承担起防守的任务,他个人特点 是一名能力全面的左脚球员,能够出现在中路,也能踢边锋,还可以出任攻击型中场。

虽然他个子不高,但是他拥有奇快的速度和强壮的身体,因此他能应付到高大的对手,他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实力,在诸如角球和点球这些定位球上,梅西也是专家级的球星。

巨蟹座的梅西拥有冷静的头脑,他也需要承担时代赋予他的一些职责,他注定是足球世界里一个有着非常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球星。

节奏感比较好,速度快,能够带动球队进攻中突然加速.他在阿根廷队中表现最明显,在对方取盯人防守的时候,球交到梅西脚下,通过他加快进攻节奏,突然的提速会瞬间打乱对方防守阵型,而且梅西很善于在跑动中寻找机会,在球队右边路向前推进时,他会快速变向内切,使对方防线措手不及。

谁知道公元前9——8世纪的希腊战争阿

象大多数军事爱好者一样,在下对军事感兴趣,是从读二战开始的。

自11岁从父亲单位图书馆借来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闪击英雄"开始,到

现在将近20年,还是在看二战。可是毕竟二战只有6年时间,到上大

学本科以后,开始对古代战争发生了比较严肃的兴趣,因为象克劳塞

维茨、约米尼这些人的著作,都是以阐发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教训为主

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于是由看拿破仑战争,渐渐扩展到欧洲近代、中

世纪和古典时代,还有中国古代和蒙古、阿拉伯、奥斯曼的军事史。

渐渐地有个感觉,在核武器的恐怖平衡出现之前,其实人类军事史上

从来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技术在革命,但是赢得战争的,其实就是那

么几条永恒不变的军事法则在起作用,象机动性、防护、火力、协调

、速度等等。单单从军事史看,有时候竟觉得还是古人的战史更有传

奇性,更给人暇想的空间。西方的古典时代,希腊罗马,就象中国的

先秦两汉一样,是个伟大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本文的史实,基本上来自杜普伊的"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和富勒的"西

洋世界军事史",议论部份则是我自己的看法。

1。马其顿崛起以前古希腊的典型陆军组织

要了解古希腊军队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先了解它的军制。在这一段,

我指的是马其顿王菲利普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以前,希腊城邦国家,

象斯巴达、雅典、底比斯的典型军队组织。大致来讲,希腊半岛多山

,地形破碎,不太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典型的希腊城邦陆军中,骑兵

很少。步兵分重步兵和轻步兵。重步兵方阵是希腊军队的绝对主力。

重步兵批甲执矛:头戴头盔,上身批胸甲,小腿上还裹胫甲,左手一

面小圆盾,右手执矛,长度在2-3米之间。尽管重步兵腰间插一把短

剑,但是很少拿出来用,主要武器还是长矛,这点跟后来的古罗马军

团不同。这么多装备,有点象后世的装甲重骑兵了,可是没有马驮着

,这意味着两件事:一是士兵的体魄必须锻炼得非常强健,二是作战

时候的机动性成问题。重步兵都是各自城邦的上层自由公民,有责任

感能吃苦,也守纪律。轻步兵没那么多装甲,但是也有不同程度的保

护,主要作用是支持重步兵作战和后勤。还有很重要的特殊轻步兵兵

种,象弓箭手、投石兵。轻步兵的来源是比较次等的公民。

作战的时候,双方都尽量找平地作战场,否则重步兵的密集方阵在崎

岖的地面运动很容易造成脱节和阵线正面破碎。记住这一点,因为几

乎每次希腊军队的大败仗都与此有关。重步兵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

8-12排,前三排士兵举矛对着敌人,后面的人把长矛架在前面人的肩

膀上,整个方阵象一只巨型刺猥一样。方阵两翼和前方是轻步兵和少

量骑兵掩护。战役开始,先向对手射箭、投石,以期打乱对方阵形,

然后重步兵方阵长矛如林,象一支撞城槌一样向敌人冲去。在这种密

集队形冲锋中,个人想退却根本不可能,而在冲锋时要保持队形,则

需要士兵有严格的纪律性和训练有素。

2。两次希波战争中希腊陆军的战斗力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经典的希腊方阵是比较单调的,我认为它的

弱点有四,强点有二:弱点一是对士兵体能要求高,二是对地形要求

高,三是机动性差,四是一旦阵型被打乱则完全丧失了威力。强点一

是只要保持队形,那么密集队形冲击的动量是惊人的,二是士兵个人

防护比当时波斯军队要好很多,所以即便密集队形,也不太惧怕对手

投射火力的袭击。相反,波斯军队从开国的居鲁士大帝起,就建立了

古代西方史上第一支高效率的骑兵(更早的亚述军队依赖战车,而不

是骑兵),还有更多数量的兵种。而且每次希波战争中,波斯都

占据数量优势,但是他们的问题是步兵的作战效率不如希腊人,而且

大帝国的兵源来自各个部族,协调困难,纪律性差。不过综合来说,

我认为其实当时波斯军队(加上它的数量优势),理论上优于希腊军队

。但是很奇怪的,即使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的第一、二次希波战争中

,希腊陆军也是胜多负少。为什么呢?

第一次希波战争是波斯的试探性行动,也可以说是惩戒行动,波斯军

的数量优势并不明显。那是公元前490年,当时波斯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大帝国,从居鲁士起,已历四世(居鲁士、冈比西

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希腊世界则是一系列城邦国家的总称

,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多是一些城邦结盟。希腊城邦不仅限于希腊半

岛,而且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土耳其境内)也有。象此前1千

多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当时

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都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了。

当时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邦叛乱,雅典出兵支持了这次叛乱。波斯帝

国平息叛乱以后,派大军讨伐雅典。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

马拉松之战。这一战之前,波斯方实际上有很高明的战略。他们和雅

典城里的主和派取得联系,这些主和派希望与波斯军队合作夺取雅典

的统治权,所以波斯军队没有在雅典附近登陆,而是在离雅典有一段

距离(实际上是42公里左右,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距离)的马拉松海湾登

陆,目的是把雅典军队引出城,而让波斯在雅典城里的第五纵队占领

城市,然后再在野战中消灭失去根据地的雅典军。波斯方引蛇出洞的

计策果然奏效,雅典陆军在Callimachus指挥下向马拉松进发,实力

为1万人,分10个团。但是波斯军队的战术执行却在战场上出了纰漏

:当雅典陆军中计,前来迎击波斯军的时候,波斯军(1万5千人)开始

执行他们的下一步战略:重新上船向另一个地点登陆,准备猛扑

毫无防备的雅典城。本来这是非常高明的连环巧计,但是雅典军队来

得太快了,他们取了这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对策:立即进攻波斯军

尚未登船的后卫。在当天的值日将军米尔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挥

下,雅典军实际上是击其半渡,轻易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军损失

6千7百人,希腊方阵亡192人,包括总司令 Callimachus 。战后米尔

泰德斯马上派一名长跑健将赶回雅典城报信(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

,这个胜利的消息终于稳定了城里动荡的局势,使波斯的第五纵队不

敢乱动。

在这一次战争中,希腊军队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有运气的成份,波斯

军不应该敌前上船,而且波斯只是惩戒行动,有试探希腊的性质,并

非大规模入侵。所以我认为,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说

明哪一方军队的战斗力更强。

第二次希波战争在9年以后爆发,大流士一世之子,波斯帝国新皇帝

薛西斯(Xerxes) 以倾国之兵入侵希腊。现代史家对波斯军兵力的估

计,从15万到18万不等,而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记载,则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264万人!(肯定是大大夸张了的)。第二次希波战争

的决定性战役是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萨拉米斯海战和本文的

陆军主题无关,我将来在"古今七大海战"的连载文章里再详细写

。温泉关战役是古希腊著名的大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

还在星期六晚上的译制片时间播出过讲温泉关之战的**。很多人都

以为守温泉关的就是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的3百壮士,其实这300人只是

李奥尼达的近卫军,加上轻步兵和部队,希腊军一共大概7千到8

千人,他们凭温泉关天险和波斯陆军主力对峙。在温泉关这样的天险

前,波斯军队的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且再一次证明了在正面碰撞

中,波斯的轻型部队不是希腊装甲步兵的对手,还证明在破碎多山的

地形中,波斯的精锐骑兵也发挥不出威力。后来,一名叛变的希腊人

Eplrialtes向薛西斯告密,使薛西斯能够派出一支奇兵,从小道绕过

温泉关背面,切断了希腊军的交通线,李奥尼达腹背受敌,无险可守

,于是斯巴达王本人和温泉关守军全军覆没。

但是在不久以后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联军海军却绝地反击,决定

性地歼灭了波斯海军。薛西斯在希腊这样一个多山的穷国里,没有海

军运送补给,就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所以只好将入侵军撤

回波斯。但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薛西斯仍然在希腊半岛

北部留下了一支30万人的陆军(希罗多德的记载,剑桥古代史估计是

10万人),由大将马多尼乌斯(Mardonius) 统率。

公元前479年,希腊联军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Pausanias)率

领,进攻波斯驻军,于是爆发了这次战争中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

普拉提亚之战。( 斯巴达的国王是选出的,同一时间总是有两名国王

并列)。这次战役非常集中地暴露了敌对双方的优缺点。战役初期双

方有很长时间的对峙,曾经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和前哨战。起

初是波斯骑兵在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崎岖地形中向希腊军步兵发动进攻

,结果损失惨重。而后波斯军统帅吸取了教训,利用骑兵机动灵活的

特点,不断地袭扰希腊军的军粮补给。另一方面,在与希腊军的遭遇

战中,尽量不和希腊方阵作正面的步兵交锋,而是利用己方联合兵种

的优势,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远程火力优势不断杀伤希腊军。两军相

持的结果,希腊方占不到任何便宜,补给又发生了问题,只好准备撤

退。

普萨尼亚斯的撤退,原本是全军列阵,然后趁夜暗掩护,一部份

一部份地撤退。但是执行中发生了延误,阵线中央撤退、右翼撤

退了一半、左翼未动的时候,天亮了,行动被波斯军发现,于是演变

成一场生死大战。交战之初,希腊方的形势非常危急,不仅是在机动

中被迫迎战,而且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取了正确的战术,以密集的

远程火力给希腊军以重大杀伤。但是不久,马多尼乌斯犯了一个战术

错误:他命令步兵主力集结在第一线弓箭手和骑兵身后,目的我猜测

可能是准备跃出给希腊军决定性的一击,或者是准备追击。但是这样

一来,大量波斯军猥集一团,第一线部队就丧失了后退保持弹性的进

退余地。斯巴达王普萨尼亚斯抓住这个战机,集合起希腊的装甲步兵

方阵,猛烈地向波斯军冲上去。因为只要冲近了,波斯军没有作机动

保持距离的余地,投射兵和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在近战和混战之中

,波斯士兵尽管也很勇敢,但是他们使用武器的技术(也就是武艺啦)

没有希腊战士那么训练有素,个人防护也没有希腊战士好(没有手盾)

。即使如此,凭借波斯军的数量优势,他们也还是可能淹没希腊军的

,但是这时候,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在混乱中被杀。因为波斯军

是各个民族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不齐心,指挥核心一死,全军随即溃

散。这场战役以后,希腊人基本上肃清了希腊半岛境内的波斯侵略军

从普拉提亚战役可以看出来,波斯在轻步兵、投射兵、骑兵这些

兵种上其实强于希腊,步兵数量也居优势,但是在步兵素质和纪律上

颇有不如。双方的统帅只要明了敌我的优劣,运用正确的战术,都是

有获胜机会的。

第二次希波战争之后,第三次希波战争(亚历山大远征波斯)之前,还

发生过一件很能说明希腊方阵作战特点的著名,就是"色诺芬万

人大撤退"。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暂时没有了东顾之忧,

于是斯巴达和雅典两强爆发了争夺希腊世界霸权的30年伯罗奔尼萨战

争。战争的结果以雅典失败告终。在长期战争过后的和平时期,很多

希腊的职业武士无所作为,于是出现了大量职业的雇佣军。波斯就雇

佣了很多这些雇佣兵。公元前401年,波斯御弟、小亚细亚的总督居

鲁士起兵反叛他的皇兄,他的军队中就有很多希腊雇佣兵。居鲁士兵

败被杀,随从星散,但是他手下的希腊雇佣军步兵方阵却岿然不动。

波斯军用鸿门宴的手法,装谈判,诱杀了希腊雇佣军的所有将

领,但是雅典人色诺芬(Xenophone)却在军中挺身而出接替指挥,迅

速恢复了秩序,然后率领这一万名希腊雇佣军,在波斯军环伺之

下,由亚洲腹地,完整地撤退到了希腊边界。这件事在色诺芬的自传

里有详细描述。直到现代,在困难条件下成功的撤退,在西方还常常

被称为"色诺芬式的撤退",这有没有一点象中国的万里长征?

第三次希波战争是希腊联军向波斯帝国的远征,这次的战场在广阔的

亚洲腹地,如果希腊的作战方式还是象以前那样老套和单调的话,那

么我想波斯绝对有条件发挥他们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况且现在在

波斯一方,也有了大批的希腊雇佣兵,从方阵战术这个角度来说,希

腊已经谈不上有什么战术优势了。但是对波斯人来说很不幸,这一次

他们要面对西方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大帝所率

领的,是一支全新的联合兵种陆军。

3。菲利普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改革

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群雄并起争夺霸权,雅典、斯巴达、

底比斯都接近过成功,但是都在连年战争中打得筋疲力尽。此时北方

山国马其顿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进行了军事改革。马其顿军制的改革最

重要的,是比典型的希腊陆军多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马其顿骑兵有一

定的装甲防护,有点象后世的重骑兵,但是没有那么重,主要武器是

长矛和剑。长矛经过改革,长达4到5米,冲锋时平端在手,矛头向下

斜,刺中第一个敌人以后,就留在敌人的尸体上,然后拔出剑来砍杀

。最精锐的骑兵近卫军(希腊原文叫伴随骑兵,因为作战时常伴国王

左右,但是我这里按习惯称为近卫骑兵)全部由贵族组成,古希腊尚

右,作战时总是部署在方阵右翼,由国王亲自率领投入战斗。马其顿

步兵方阵也比典型的希腊方阵更有战斗力。方阵步兵使用4-5米的长

矛,可以在对手的长矛够不到自己的时候杀伤对手。方阵纵深16人,

比古希腊方阵深一倍,但是队形不那么密集,留下空隙,所以机动性

比传统方阵要好。前4或5排士兵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长矛有的向

前倾斜,有的垂直。马其顿还很重视轻步兵,因为通常情况下,方阵

重步兵是进攻发起的基地和防御中枢,骑兵近卫军是突击力量,骑兵

的速度一定快于方阵运动速度,那么两者之间就一定出现空洞,这个

弱点就要由轻步兵来掩护。轻步兵也有盔甲,只是稍轻,矛稍短,但

是盾更大,作战时部署在右翼骑兵近卫军背后,当骑兵发起冲锋以后

,就在骑兵和方阵之间展开形成一个机动枢纽。

注意这时的骑兵还没有马蹬,马蹬直到好几百年以后的中世纪才在欧

洲普遍使用。虽然没有马蹬的骑兵,威力打了一个大折扣,但是并不

妨碍骑兵成为当时的重要兵种。

我的看法是,马其顿军事组织几乎弥补了古典希腊方阵战术的所有弱

点,但是因为步兵还是是用矛作密集队形冲锋的,因此还是有密集队

形不便于机动的弱点。这就需要统帅的明智,如果统帅明白选择合适

的战场地形,那么这种作战方式的冲击力,其实远远高过后世的罗马

军团。怪不得美国军事学家杜普伊说,设若这支军队是一直由菲利普

或亚历山大指挥的话,它可以战胜以后1千8百年整个冷兵器时代的任

何一支军队。

4。高加米拉战役中马其顿陆军的战斗力

菲利普二世率领马其顿军队成为希腊世界的超强力量,他的儿子,年

轻的亚历山大文武全才,不仅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入室弟子,

而且在军中很早就协助菲利普指挥作战。菲利普遇刺身亡,留给20岁

的亚历山大一支强大的陆军,和对马其顿闻风丧胆的希腊世界。亚历

山大即位以后一年(公元前335年)就作了希腊世界的盟主,征集一支

希腊联军,以马其顿军队为主力,远征波斯,由此开始第三次希波战

争。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过程中,一共有3次大规模的会战(第四次

会战是对印度国王波拉斯的):远征伊始击败波斯边疆总督联军的格

拉尼古河战役,初次击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的伊苏斯战役

,和最后彻底击败波斯皇帝和帝国主力的高加米拉战役(又称阿贝拉

战役)。高加米拉战役作为对波斯帝国的最后一击,不仅规模最大,

而且很能体现马其顿军队的作战特点。

是役亚历山大统率4万步兵和7千骑兵,所面对的是大流士三世指挥的

一支数量上远占优势的联合兵种军队(最保守的估计是20万,有的估

计100万),其中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希腊雇佣军、大象、和装置长

柄镰刀的战车。曾经有网友问,为什么是役大流士不利用自己的数量

优势迂回并包围亚历山大呢?其实双方都想到了这一点,而且都有相

应的行动。尤其是亚历山大这样的统帅,战前不可能不预料会发生被

对方优势兵力迂回包围的情况,而且他也相应作好了事先的安排。和

他的历次战役一样,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在方阵右翼作为主力。但

和以往战役不同的是,他在主阵线后方安排了一个第二线,由左右两

半组成,任务是在遭到迂回或者包围时,能够面向两个侧面或者后面

旋转展开,让整个军队构成一个空心的大方阵,可以面对任何方向作

战。

战役开始时,马其顿和波斯军都向马其顿军的右翼方向延伸,波斯军

是想迂回,马其顿军是想避免被迂回,我觉得这有一点象一次大战中

马恩河战役以后,德军和协约国军"向大海进军"的场面。当大流士发

现两军运动的结果可能越出波斯事先选定并已经平整过地面,以便战

车发挥威力的预定战场时,命令左翼骑兵发动攻击,截住马其顿右翼

,并尽快迂回。这个时候,波斯骑兵也是有盔甲防护的,第一阶段与

马其顿右翼掩护兵力交锋的结果,占了上风,但是马其顿的骑兵(不

是近卫军主力)的反攻稳定了战线,而且中央部份马其顿的轻步兵掩

护兵力也用弓箭和投石阻止住波斯军中央的战车冲锋。

这时候发生了高加米拉战役中有决定意义的一幕:波斯左翼骑兵数量

众多,仍然迂回了亚历山大的右翼,但是迂回以后,波斯左翼和中央

之间出现了一个空洞衔接不上,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战机,亲率右翼精

锐的近卫骑兵,连同中央的四个重步兵方阵,向这个空洞后面的波斯

军中央猛冲过去,这是波斯御林军和大流士本人所在的地方,大流士

中军立刻乱成一团,皇帝本人落荒而逃,退出了战场。这大大影响了

波斯军的士气,要知道,这种各部族联合的军队虽然数量巨大,却不

容易管束和协调,一旦退却就非常容易"脆败",这和南北朝时前秦百

万大军在淝水边一败涂地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马其顿军这时也发生了一个危机:因为亚历山大亲率右翼冲锋时

的速度过快,和战线中央拉开了距离,马其顿的步兵部队还来不

及填补这个空隙,波斯军中央的骑兵就乘势也突破了马其顿阵线的中

央部份。此时是马其顿军最危急的关头,如果中央突破的波斯骑兵能

够向左或向右转弯,从侧面席卷马其顿的左翼或右翼,那么这次战役

的胜负还未可知。但是波斯骑兵不知道是由于战术纪律不佳,还是指

挥官见不及此,竟然放弃了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直接向前突进,扑向

马其顿的军营(据说那里关着被俘的波斯皇帝的家属,有可能他们是

想救出皇室,或是抢劫战利品)。此时,马其顿第二线预备队按照亚

历山大战前的部署,以一个旋转的机动,重新封闭突破口,切断了突

破的波斯骑兵,并从背后攻击他们。与此同时,马其顿左翼也不可避

免地被波斯军迂回,已经陷入包围之中。但是波斯人现在还想谋求胜

利已经为时过晚,因为亚历山大此时已经击败了波斯军的左翼和中央

,再掉转马头,切断波斯军的退路,最终波斯全军大溃。

对这次古代世界的经典战役,我个人从5个方面总结胜负原因。前两

个因素是有关统帅亚历山大本人的,后三个因素就是波斯和马其顿各

自军事体系的特点:第一是亚历山大在战前就预料到了可能出现的被

包围的情况,并作相应部署,可以说是料敌机先,二是在战场上瞬息

万变的形势下,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战机,在决定性的时刻作决定性

的一击,这种判断力可以称之为 "战场感觉",非身经百战之人不能

获得,不是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爱好者能够企及的。第三,马其顿官

兵的纪律性和素质实在是此役获胜的关键。在被迂回、被包围、被突

破的时候不慌张,顽强作战,而且能准确地按照事先部署的作出

机动,这一点很不容易。高明的作战意图,还要有好的部下才能打得

出来,历史上有多少次是统帅想得好,但是被部下搞糟的失败战例?

远的不说,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就是波斯方谋略上占尽了优势

,可是战场上实在太不争气。第四,希腊世界终于在马其顿军事改革

以后有了可以与波斯相匹敌的精锐骑兵,这一战如果换了第一次或第

二次希波战争中那样经典的希腊步兵,获胜是不可想象的。第五,波

斯军队有许多乌合之众军队的典型弱点--看似数量庞大,但却尾大不

掉,难以协调,而且缺乏纪律,容易脆败,这跟曹操在赤壁之战,前

秦在淝水之战的败因是相同的。

5。与希腊竞争的古罗马军团军事体制

亚历山大死后,他以一人之力征服的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分裂成4个部

份,除了马其顿本土和最远的印度以外,亚洲部份由部将叙拉古(

Seleucids, 又译塞琉古)继承,这就是后世和罗马帝国庞培,克拉苏

等人征战不休的塞琉古帝国。埃及由部将托勒密(Ptolemy)继承,这

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直传到后世和凯撒结婚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

特拉为止。

在亚历山大的大帝国分裂以后,希腊世界仍以马其顿为霸主。在西方

,和希腊半岛隔亚德里亚海相望的亚平宁半岛中部,罗马渐渐兴盛起

来,并开始了对外征服。罗马人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荷马史诗中

的英雄伊利亚德,他从海上一路流浪到意大利半岛,他的后代就是建

罗马城的罗慕洛兄弟。最初,罗马的影响范围还达不到和希腊冲突的

程度。古罗马军团的军事组织和希腊方阵颇有不同之处。大概在亚历

山大大帝时期,罗马军团的作战体制才渐渐成型。大多数网友都知道

古罗马军团的编制大概5000人左右,下面分大队、小队和百人队,有

少年兵,青年兵,壮年兵,老年兵之分。但是罗马军团如何作战呢?

首先,古罗马军团是西方古代史上最早用短剑而不是长矛作为主要兵

器的军队。罗马短剑长60到80厘米,宽大概5厘米多,很重。和马其

顿长矛比,剑是近战格斗武器,一寸短一寸险,所以盾比希腊的大得

多,是高1米3宽60厘米的长圆形,木制蒙皮用金属条加固。除了剑士

兵还带两支两米多长的标枪,作战时,先来一个标枪齐射,打乱对方

的队形,然后冲上去和对方近战。因为罗马军团用剑,所以和密集队

形的希腊方阵最大的本质区别是队形更疏散,这很自然,因为人和人

之间要留下挥剑的距离。总体来说,罗马军团主体是棋盘格式的三横

队战阵。所谓三横队,不是三排士兵,而是三排小方阵。第一排是青

年兵,第二排壮年兵,第三排老年兵。每一排都由若干个方阵组成,

每个方阵是一个或两个百人队组成的小队,宽20人,纵深6到7人,方

阵和方阵之间留稍微大于一个方阵的间隔。第二排各方阵对准第一排

方阵间的空隙,第三排方阵再对准第二排的空隙。这就是罗马军团的

主体阵容,另外还有骑兵掩护部队,但是罗马军团的骑兵不发达,只

是起掩护侧翼的作用。作战时,军团先进行标枪齐射,然后第一横队

前进,和敌人近战,疲惫之后,第二横队各方阵穿过第一横队的间隙

前进,接替作战,撤下来的士兵重新编组休息,准备再上。整个军团

在作战中不停地运动,需要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我们这里说的是古罗马王国和共和国前期的军团编制,不是凯撒大帝

时代的军团。随着罗马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罗马公民的数量不足,

军团编进了其它城市的人和雇佣兵,主动精神和献身精神下降。罗马

名将,执政官"条顿和森布里人的征服者"马略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进

行了军事改革,用大队作小方阵的基本单位,每一横排分别有4个、3

个、3个大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