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老牌球队非豪门-英超老球星
1.利物浦是豪门吗,利物浦为什么一直无法获得英超联赛冠军?
2.英超各小球队的历史底蕴
3.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四)
利物浦是豪门吗,利物浦为什么一直无法获得英超联赛冠军?
不算今年,英超已经过去了28年,利物浦作为传统的豪门球队,甚至连冠军都没有拿过,其中四次亚军,上个赛季与冠军相差一分,并创造了英超联赛历史战绩分,赢得亚军。更令人尴尬的是,八大豪门在过去的30年中,只有利物浦没有拿到过联赛冠军的滋味。他们被无数的球迷嘲笑,“回传杰,滑倒杰”的梗一直在流传。
回顾历史,利物浦并不缺少球星。福勒,欧文,杰拉德,托雷斯,苏亚雷斯和许多其他伟大的球员都不能帮助利物浦赢得英超冠军。现在利物浦与曼联相比,利物浦没有参加英超联赛已经被球迷嘲笑很多次,我认为利物浦在赢得英超冠军之前不应该与曼联进行比较,毕竟这是真的,如果利物浦从现在开始曼联队获得英超冠军的第一步,是英格兰第一支豪华车队,这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为什么利物浦不会赢得英超联赛冠军。它何时会赢得英超联赛冠军?
第一对手神操作,我军差一点就被托管了,在这几个时间点还想争冠,实在难为我军了。反观对手,曼联有弗格森威压20年,有教授、车子和曼城的银子,实在突叹奈何。第二,运气不好,就差一口气,生生的把冠军丢了。别说那个赛季阵容不好之类的,莱斯特城曾经都能夺冠,我军没有理由在单线作战的情况下说没有夺冠的实力,只能说运气守恒,这边多点,联赛就必然会少些。
第三,阵容单薄,另外两次机会分别是贝秃的09赛季和今年的渣叔,但都面临多线作战。贝秃时代是真穷,要边锋,没有,要中场巴里,可以,请先把阿隆索卖了,红军的崛起势头硬生生被狗血双雄折腾垮了。今年渣叔不算穷,阵容也可以,奈何又遇到了更壕的曼城,接上一条,运气不好……
英超各小球队的历史底蕴
诺丁汉森林队,成立于1865年,是英格兰成立时间最早的球队之一,1892年加入联赛,六年后的1898年球队的赢得英格兰足总杯,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取得过辉煌的战绩,这段时间也正是英格兰球队称霸欧洲的时期,从17年开始,利物浦,诺丁汉森林和阿斯顿维拉包办了连续6届冠军杯冠军。
沃特福德,1898年西赫茨合并了沃特福德圣玛莉,创立了沃特福德足球会。今次收购证明是正确的决定,1903/04赛季他们取得不败的成绩,到1920年时沃特福德更正式升上足球联赛。1922年他们移进维卡列治球场作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2年间,分别有9名主教练上任。
1959年,沃特福德将球队的颜色转为黑色及金色,其后一季,球队名将霍尔顿打进了42球,创下俱乐部纪录。1969年,他们首次升级至乙组,不过到15年他们却再次跌落丁组。自从其后艾尔顿约翰爵士成为俱乐部后,替球队注入不少资金,而前锋布利斯特、主教练格雷厄姆.泰勒及中场巴恩斯也在其后数年相继加盟,沃特福德终在1982年首次晋身甲组,更在后来获得欧洲联盟杯及足总杯决赛资格。
狼队:1877年,沃尔夫汉普顿俱乐部(狼队)正式成立,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他们体验到了作为一支球队所能经历的大起大落。在1888年加入英联赛后,他们在1893年赢得了足总杯,1906年又降入了乙级,两年后再度夺取足总杯冠军,但在1923年竟然降入了丙级。
50年代后,狼队迎来了创立后的最高峰,在教头库里斯的带领下,他们在1949年夺得足总杯,又在1954、58和59年三度称雄顶级联赛。不过到了80年代后期,狼队却一路下滑,从甲级联赛一直降到了丁级联赛。1989年,沉到谷底的狼队开始了缓慢的复兴,在经历了三次升级附加赛失利的打击后,他们终于在2003年5月冲入了英超,成为了英超联赛创立后的第38个新面孔。但在2004年仅排名第20名,跌至英格兰冠军联赛(英格兰第二级联赛)。2006/07赛季英格兰冠军联赛排名第5,获得附加赛资格,但在附加赛第一轮两回合总2-4败给西布罗姆维奇,无缘升超。2008/09赛季获得英格兰冠军联赛冠军,成功升超。
谢菲尔德星期三队1867年由一个板球俱乐部建成,因为只有在星期三板球运动员们才有时间踢足球,故得名。由于政治原因,谢周三队拒绝成为全英格兰职业联赛的创始俱乐部之一,而它的一位俱乐部创建人查尔斯.斯托克斯于1889年创立了谢菲尔德联队。谢周三队的第一场联赛是1892年9月3日对阵诺茨郡队,结果以1:0获胜。从那时起,该俱乐部成为英国最大的和拥有支持者最多的俱乐部。主场为希尔斯堡体育场,观众最多时达到了72841人。该队绰号“猫头鹰”,以前曾与同城对手谢联队共享“铁铲”这个绰号,因为谢菲尔德市以钢铁工业闻名于世。1985年,他们曾杀入联赛杯四分之一决赛,自此他们成绩直线下滑,因为俱乐部董事会不舍得花大钱购买新队员。1992、93赛季是谢周三近年来最成功的赛季,特们获得联赛季军,有机会参加欧洲联盟杯,大家都觉得球队会取得更棒的成绩。谁知他们竟在第2轮被德国凯泽斯劳腾队淘汰。但全队很快从失败阴影中走出,同时杀入了足总杯和联赛杯决赛,虽然最后都输给了同一个对手阿森拿队。不过令人欣慰德是他们在足总杯半决赛中曾击败死敌谢联队。1993、94赛季他们获得联赛第7位,球队开始分裂,许多老将转回去了其他地方,而新来的球员不太买弗朗西斯的帐。1994、95赛季该队开局打得不太好,幸亏后来买了盖伊.维丁汉姆,可是他的优异表现使得球队最终名列中游,然而这并不能保住弗朗西斯的饭碗。
呃,太多了,暂时先这样吧,我得写论文去了
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四)
准确地说,这一章的题目应该叫做:中国足球能够从切尔西队身上学到些什么。
按照原来的,关于切尔西队,写到上一章就全部结束了。后来和朋友聊天,才意识到写切尔西队历史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聊聊英超的八卦,也才意识到切尔西俱乐部对于中国足球的借鉴意义,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一章。
仔细回顾切尔西从90年代是怎样一路走过来的,可以发现它几乎是一部英超的崛起史。
90年代初的英国足球,正处于最低谷。他们刚刚解除了五年的禁令,无论从技术上、战术上还是训练水平,都远远落于欧洲的其他球队。
于是,英国足球面临着一场艰难痛苦的变革。
英国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自己的联赛。我们都知道,1991年的时候,英格兰的顶级联赛叫做“英甲”,而在这之后才更名叫做“英超”。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1991年7月17日,英格兰17家顶级俱乐部签署了一项协定,成为后来英超组建的基础。新成立的顶级联赛将在营运方面独立于足总和足联之外,享有专属的洽谈转播权和赞助商的权力,而球队也由原来的22支缩减为20队。
总之,更少的球队,更激烈的竞争,更多的钱。英国足球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前进着。
第一场英超比赛是1992年8月15日进行的。当布莱恩·迪恩射入第一球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想像英超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发展得这么快。但20多年以后,英超联赛已经超过了当年有“小世界杯”美誉的意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之一,节奏快、竞争激烈、强队多,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
而同样是在90年代,中国足球也开始了深刻的变革。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从一开始的甲A、甲B,直到后来的中超,再到2010年许家印入主恒大,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联赛也经历了一个与英超很类似的轨迹。
那么切尔西队的成功又能够给与我们何种启迪,让中国足球借鉴到什么呢?
切尔西队无疑是英超的缩影和最好的代表。它由一支成绩平平的中流球队,一跃成为了英超的冠军,乃至后来捧起了欧洲冠军的奖杯。从一开始被G14拒之门外,到后来成为一支被所有人尊重的真正的豪门。
我只希望在这一章节里能够将切尔西作为一面镜子,尝试着寻找一些当代足球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和我一样对中国足球依然抱有一丝热情的人们分享和讨论。
人们总会有这样的看法,认为烧钱,亦即通过聘著名教练和大牌球星,迅速搭建起一支球队,从而使成绩得到提升的办法是不入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烧钱已经成为了当前足坛最通行也最有效的运作做法,而切尔西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在中超,恒大是第一支“烧钱”的球队。2010年,许家印入主恒大,2013年,当年还在中国次级联赛里的恒大不仅获得了中超冠军,还成为了第一支夺得亚冠的中国球队。同年,恒大作为亚冠新科冠军首加了世俱杯的比赛,这也是世俱杯上首次出现了中国球队的身影。
面对这样的成绩,总有人会担心,觉得恒大走了一条歪路。不依靠青训,不从最底层和基础做起,而是用钱买来个把外国球星,再加上一个世界名帅,再好的成绩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恒大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土豪”罢了。
但切尔西的经验恰恰说明了,“土豪”可以成为真正的豪门,这条路完全行得通,甚至是基础薄弱的球队通向成功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径。
在迅速用钱搭建起一支球队之后,在运转良好的运作机制里,再反过来慢慢搭建球队,进行过渡,这正是切尔西所经历的。
要说烧钱,谁又比得过切尔西的阿布呢?而阿布刚一烧钱,就把一支50年没染指过联赛冠军的球队推上了英超的榜首,这成绩能活活把拥有最多英甲冠军却始终与英超桂冠无缘的利物浦队给气疯了。
阿布用钱烧的方法为切尔西请来了穆里尼奥、安切洛蒂、孔蒂等国际大牌教练,让切尔西不仅拥有诸多冠军的头衔,还从最初的“摆大巴”式的功利足球,慢慢向着技术型足球转变着。
阿布用烧钱的方法扩大着切尔西阵容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在国内联赛和多线作战,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英超、乃至世俱杯的赛场上皆有斩获。
阿布用烧钱的方法还为切尔西做了很多。而且不只如此。自他入主切尔西之后,英超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曼联、利物浦这样的老牌球队也纷纷被外国资本收购,一个个英超球队跟随着切尔西的脚步也富了起来。
在金钱的推动下,英超在2000年代中期,便力压意甲,成为决赛赛场上的常客,2007年和2009年,英超球队甚至占据了半决赛中的三席。虽然最近几年的成绩有所下滑,但英超的球队仍然是欧战里每个队都不敢轻视的劲旅。
从切尔西的经验可以看出,尤其在基础薄弱的联赛里,一支球队要想获得成功,烧钱是一条被验证了的很有效的成功之道。
总会有这样的论调:一个联赛里外援太多的话,一定会压制本国球员的发展。去年足协还出台了一条新政:中超与中甲联赛每队每场比赛中,外援上场名额由之前的“3+1”减至“累计上场最多3人”。别看只减少了一个外援的名额,但却给诸多中超球队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没有一个联赛是不需要外援的。切尔西便是明证。他们虽然有一条由英格兰球员搭建起来的主力线,但外援并不少,而且成色好:罗本、舍甫琴科、巴拉克乃至后来的科斯塔、法布雷加斯等国际级球星的加盟,也把切尔西乃至英超联赛的整体水平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如果把视线再往前拉一拉,便会看到90年代的那支“外国雇佣军”。切尔西甚至会祭出千金买马骨的绝招,亦即买入年岁大的过气球星来提高球队的实力和名声。古利特时代的切尔西都快要成为足球明星的养老院了,但是看看40岁的佐拉给切尔西乃至英超都带来了什么。
不只是英超,其他联赛也对外援有着高度的依赖。
即便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巴萨,也不完全靠西班牙的那一套。他们有着深刻的荷兰传统,还有过著名的荷兰帮。正是这样的历史渊源,也正是这些荷兰教练,比如克鲁伊夫、范加尔、里杰卡尔德以及后来那些天才的荷兰球员们,才让巴萨对于total football有了异常深刻的体会和了解,才最终踢出了如此赏心悦目的足球。
而外援到底能对本土球员影响到何种地步?目前没看到任何客观的数据统计。
但当时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意大利队的成绩始终都不错。从1982年到2014年,意大利队在世界杯赛上共夺得了两次冠军,一次亚军和一次第三名。这至少说明了外援会影响到国家队成绩的事不是定数。
而对于我们中国足球来说,职业化虽然在名义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仍然处在职业联赛的起步阶段,距离繁荣还差得远。而中超的外援多到可以影响本国球员发展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
谁都知道,联赛才是一个国家的足球之本,也是国家队的根本。我们现在连最高级别的联赛都没有搞红火,便开始担心过多的外援会造成国家队的成绩下滑,实在是笑谈。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外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他们对于中国足球的推动作用,还发挥得不远远不够。
去年年初,同外援的新规则一起,中国足协还发布了一条关于青训的最新的规定:联赛中的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U23年龄本土球员报名,至少有1人必须首发。
从理论上看,这似乎是在鼓励国内青年球员的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出场机会。但实际上却让各球队叫苦不迭。很多球队会把某个年轻球员首发上场,再用最快的速度换下去。毕竟,这些年轻球员的水平距离首发还差得远,而成绩才是这些球队所关心的。
当然,足协的初衷是好的。无疑是要倒逼青训,助力中国足球实现长远发展。但青训是长线产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所以又回到了一个问题上:联赛和青训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大多数人的观点会是:青训是联赛的基础。
在这方面,切尔西并不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但也不妨拿来作为参照。切尔西始终都没有过多地顾及到青训。外援暂且不谈,至少穆帅没有刻意挖掘切尔西自身的青年人才,兰帕德、特里也都不是切尔西自己的青训产品。一个豪门未必非要以自家的青训作为依靠。
而在中国,踢球人口占比很低。诚然,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缺少西方那样的草根足球文化有着很大关系。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联赛恰好是青训的源头和最好的推动力,而不是相反。
没有优质的最高级别联赛,青训不过是一纸空谈。不要指望用青训来推动联赛的发展,这并不现实和客观。反之,青少年足球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而只有联赛变得精彩好看了,能够把观众吸引到球场里来,让人们可以因足球而骄傲,才可能把更多的青年人吸引到足球这个运动乃至行业里来。
这比行政命令要有力量得多。
只有什么时候,我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不只让他们学钢琴、学小提琴,也会把他们送到足球场里,让他们学习踢球,中国的青训才有了真正的希望。
我们可以羡慕南美的男孩们踢球时的灿烂笑容,而这笑容里既有他们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也有他们掌握了这项生存技能后,改变自己乃至全家人生活的梦想。是的,在南美,足球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小孩子们才会对足球趋之若鹜。
这就是现实。什么时候,足球成为一种可以让国人感到骄傲的运动,成为一种可以有大钱可赚的事业的时候,青训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而做到这一点的,是一个繁荣的运转良好的最高级别的联赛。
只有当人们看到了踢球的出路和希望时,只有当踢球也成为一项decent job时,才真的会有孩子们愿意去球场,去踢球,去开发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能,哪怕只为了挣钱。在这之前,过多地去考虑青训,并不现实。
联赛是一切之本,包括国家队,也包括青训。
诚然,好的联赛未必一定可以提升国家队的成绩或是促进青训的蓬勃发展。即便是在英国、德国、意大利,乃至最喜欢少年成名的荷兰,年轻人以足球为生的热情都在降低着。但是,没有联赛的繁荣,甚至连本国的足球观众都没有,什么都可以免谈。
把联赛搞上去才是当务之急,不应有太多不切实际的顾虑。切尔西的经验告诉我们,“烧钱”、搭建“八国联军”,撇开青训不管,以最快的速度提升球队成绩后再慢慢做组建球队、转换打法等基础的事,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土豪”做法,而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