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门赛事

河南经济vs重庆经济哪个强-河南经济vs重庆经济

1.中国各省份经济排名

2.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划分

3.中国城市经济排行榜

4.中部省份中,哪个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

中国各省份经济排名

河南经济vs重庆经济哪个强-河南经济vs重庆经济

国际通行的 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是 ?按照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民消费 等总结的。不是看gdp总量。各省人口天差地别,有的差距2倍多,人口大省gdp总量肯定会高很多的。不能体现经济实力 和民富情况。如果单纯反映?民富程度,不要看了多出去走走就知道了,浙江 老大,广东,福建,江苏?全国前4 。 ?一般是东部沿海相对富裕些,越内陆越差,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发达程度排名,广东 浙江 江苏 福建。省份前4.

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划分

排名评定和等级划分依据:1、政治地位,2、经济实力,3、城市规模,4、区域辐射力。

一线城市 5 个: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重要经济大港)

二线发达城市 8 个: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 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 15 个: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 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 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

合肥 (地级市省会)

南昌 (地级市省会)

南宁 (地级市省会)

昆明 (地级市省会)

温州 (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

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阳(贵州省会)

海口(海南省会)

兰州(甘肃省会)

银川(宁夏自治区首府)

西宁(青海省会)

呼和浩特(内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经济第一强市)

包头(内蒙古第一大城市,经济第二强市)

南通(江苏经济强市)

大庆(黑龙江经济强市)

徐州(江苏经济强市)

潍坊(山东经济强市)

常州(江苏经济强市)

鄂尔多斯(内蒙古经济第一强市)

绍兴(浙江经济强市)

济宁(山东经济强市)

盐城(江苏经济强市)

邯郸(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临沂(山东经济强市)

洛阳(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东营(山东经济强市)

扬州(江苏经济强市)

台州(浙江经济强市)

嘉兴(浙江经济强市)

沧州(河北经济强市)

榆林(陕西经济第二强市)

泰州(江苏经济强市)

镇江(江苏经济强市)

昆山(全国百强县第一名)

江阴(全国百强县第二名)

张家港(全国百强县第三名)

义乌(浙江经济强市 县级市)

金华(浙江经济强市)

保定(河北经济强市)

吉林(吉林经济第二强市)

鞍山(辽宁经济第三强市)

泰安(山东经济强市)

宜昌(湖北经济第二强市)

襄阳(湖北经济第三强市)

中山(广东经济强市)

惠州(广东经济强市)

南阳(河南经济强市)

威海(山东经济强市)

德州(山东经济强市)

岳阳(湖南经济第二强市)

聊城(山东经济强市)

常德(湖南经济强市)

漳州(福建经济第四强市)

滨州(山东经济强市)

茂名(广东经济强市)

淮安(江苏经济强市)

江门(广东经济强市)

芜湖(安徽经济第二强市)

湛江(广东经济强市)

廊坊(河北经济强市)

菏泽(山东经济强市)

柳州(广西经济第二强市)

宝鸡(陕西第二大城市、经济第四强市)

珠海(特区、广东经济第十强市)

绵阳(四川第二大城市)

四线城市:

株洲(湖南经济第五强市)

枣庄(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许昌(河南经济第四强市)

通辽(内蒙古经济第四强市)

湖州(浙江经济第八强市)

新乡(河南经济第五强市)

咸阳(陕西经济第三强市)

松原(吉林经济第三强市)

连云港(江苏经济第十二强市)

安阳(河南经济第六强市)

周口(河南经济第七强市)

焦作(河南经济第八强市)

赤峰(内蒙古经济第五强市)

邢台(河北经济第七强市)

郴州(湖南经济第六强市)

宿迁(江苏经济第十三强市)

赣州(江西经济第二强市)

平顶山(河南经济第九强市)

桂林(广西经济第三强市)

肇庆(广东经济第十一强市)

曲靖(云南经济第二强市)

九江(江西经济第三强市)

商丘(河南经济第十强市)

汕头(广东经济第十二强市)

信阳(河南经济第十一强市)

驻马店(河南经济第十二强市)

营口(辽宁经济第四强市)

揭阳(广东经济第十三强市)

龙岩(福建经济第五强市)

安庆(安徽经济第三强市)

日照(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遵义(贵州经济第二强市)

三明(福建经济第六强市)

呼伦贝尔(内蒙古经济第六强市)

长治(山西经济第二强市)

湘潭(湖南经济第七强市)

德阳(四川经济第三强市)

南充(四川地级市)

乐山(四川地级市)

达州(四川地级市)

盘锦(辽宁地级市)

延安(陕西地级市)

上饶(江西地级市)

锦州(辽宁地级市)

宜春(江西地级市)

宜宾(四川地级市)

张家口(河北地级市)

马鞍山(安徽地级市)

吕梁(山西地级市)

抚顺(辽宁地级市)

临汾(山西地级市)

渭南(陕西地级市)

开封(河南地级市,古都)

莆田(福建地级市)

荆州(湖北地级市)

黄冈(湖北地级市)

四平(吉林地级市)

承德(河北地级市)

齐齐哈尔(黑龙江地级市)

三门峡(河南地级市)

秦皇岛(河北地级市)

本溪(辽宁地级市)

玉林(广西地级市)

孝感(湖北地级市)

牡丹江(黑龙江地级市)

荆门(湖北地级市)

宁德(湖南地级市)

运城(山西地级市)

绥化(黑龙江地级市)

永州(湖南地级市)

怀化(湖南地级市、湘西第一大市)

黄石(湖北地级市)

泸州(四川地级市)

清远(广东地级市)

邵阳(湖南地级市)

衡水(河北地级市)

益阳(湖南地级市)

丹东(辽宁地级市、中国口岸第一大市)

铁岭(辽宁地级市)

晋城(山西地级市)

朔州(山西地级市)

吉安(江西地级市)

娄底(湖南地级市)

玉溪(云南地级市)

辽阳(辽宁地级市)

南平(福建地级市)

濮阳(河南地级市)

晋中(山西地级市)

资阳(四川地级市)

都江堰(四川县级市)

攀枝花(四川地级市)

衢州(浙江地级市)

内江(四川地级市)

滁州(安徽地级市)

阜阳(安徽地级市)

十堰(湖北地级市)

大同(山西地级市)

朝阳(辽宁地级市)

六安(安徽地级市)

宿州(安徽地级市)

通化(吉林地级市)

蚌埠(安徽地级市)

韶关(广东地级市)

丽水(浙江地级市)

自贡(四川地级市)

阳江(广东地级市)

毕节(贵州地级市)

五线城市: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

克拉玛依(新疆经济第二强市,地级市)

库尔勒(新疆第二大城市,县级市、州府)

昌吉(新疆县级市、州府)

哈密(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伊宁(县级市、州府)

喀什(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阿克苏(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石河子(新疆兵团第一大城市)

晋江(福建经济发达县级市)

增城(广东经济发达县级市)

诸暨(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丹阳(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玉环(浙江经济发达县)

常熟(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崇明(上海经济发达县)

余姚(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奉化(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海宁(浙江经济发达)

中国城市经济排行榜

1、上海市  2、北京市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4、深圳市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0、无锡市 4400亿元 (江苏2)  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  12、宁波市 3964亿元 10.1% (浙江2) 13、武汉市 3960亿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亿元 12.1% (四川1) 15、大连市 3858.2亿元 增16.5%(辽宁1)  16、沈阳市 3855亿元 (辽宁2)  17、南京市 3775亿元 增12.1% (江苏3)  18、东莞市 3710亿元 (广东4)  19、唐山市 3560亿元 增13% (河北1)  20、烟台市 3460亿元 (山东2)  21、济南市 3017亿元 同比增13%(山东3)  22、郑州市 3002亿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长沙市 3000亿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 增长13.2%(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长春市 2588亿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亿元 (江苏4)  29、潍坊市 2500亿元 (山东4)  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亿元 (山东5)  32、福州市 2296亿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绍兴市 2223亿元 (浙江4)  34、大庆市 2220亿元 (黑龙江2)  35、常州市 2200亿元 (江苏5)  36、西安市 2190亿元 同比增15.6% (陕西1)  37、东营市 2065亿元 (山东6)  38、徐州市 2000亿元 (江苏6)  39、济宁市 2000亿元 (山东7)  40、邯郸市 2000亿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亿元 10% (浙江5)  42、临沂市 1958亿元 (山东8)  43、洛阳市 1919亿元 14.4% (河南2)  44、嘉兴市 1815.3亿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亿元 (山东9)  46、包头市 1700亿元 (内蒙古1)  47、金华市 1681.8亿元 10% (浙江7)  48、沧州市 1678亿元 13% (河北4)  49、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  50、合肥市 1664.84亿元 增17.2% (安徽1)  51、南阳市 1620亿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亿元 (辽宁3)  53、盐城市 1600亿元 (江苏7)  54、昆明市 1600亿元 12% (云南1)  55、扬州市 1580亿元 (江苏8)  56、厦门市 1560亿元 (福建3)  57、鄂尔多斯 1560亿元 22.5% (内蒙古2)  58、保定市 1534亿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亿元 增8.1% (山西1)  60、镇江市 1421亿元 (江苏9)  61、中山市 1409亿元 (广东5)  62、德州市 1400亿元 (山东10)  63、泰安市 1398亿元 (山东11)  64、泰州市 1394亿元 (江苏10)  65、南宁市 1300亿元 同比增14.5% (广西1)  66、吉林市 1300亿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亿元 17.5% (内蒙古3)  68、惠州市 1280亿元 11.5% (广东6)  69、江门市 1277亿元 11% (广东7)  70、滨州市 1230亿元 (山东12)  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  72、聊城市1200亿元 (山东13)  73、岳阳市 1140.3亿元 (湖南2)  74、枣庄市 1100亿元 (山东14)  75、湛江市1050亿元 (广东9)  76、许昌市 1050亿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亿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顶山1050亿元 (河南5)  80、安阳市 1036亿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亿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亿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亿元 (湖北2)  84、衡阳市 1020.4亿元 (湖南4)  85、乌鲁木齐 1020亿元 增长15% (新疆1)  86、襄樊市 1020亿元 (湖北3)  87、漳州市 1010.01亿元 (福建4)  88、榆林市 1010亿元 24% (陕西2)

中部省份中,哪个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

中部地区包含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六个省份。哪个省经济实力最强?通常用于反映地区经济水平的指标包括GDP、财政金融、消费/贸易及工业化水平等各项因素。通过前述各项指标的对比,基本可以得出哪个省份经济实力“最强”的结论。

一、生产总值

从2018年的GDP数据来看,河南4.8万亿的体量一骑绝尘,江西和山西经济总量明显掉队。虽然人口也少了几千万,但在地区整体经济规模方面差距悬殊。从人均GDP来看,以湖北最高,说明湖北的经济质量更高。

二、财政与金融存款

城市要建设,要发展交通,招商引资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省内居民 社会 保障水平,这些都需要用钱。所以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财政税入能反映地区经济、经营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如果公司厂子都没几家,都处于亏损状态,上哪收税?而金融存款则代表本省的吸金能力和资本实力。从这两点来看,河南无疑是中部赢家,将近6.4万亿的金融存款与3764亿元的财政收入远超其余省份。

三、内消和外贸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数字来看,河南省规模最大,出口最多的货物,赚取最多的贸易顺差,吸引最多的外资。在内部需求方面,创造2万多亿元的内消。虽然有人口堆砌的因素在内,但无论如何,反映出地区庞大的经济规模。

四、产业与产值

工业化水平与企业数量反映出地区的生产力与创造力。从六省的工业指标来看,河南又一次拔得头筹。其本省工业实力和上规模企业数量远超其余五省。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一省顶两省,足见河南省的强悍的工业实力。

整体而言,河南省的经济规模与实力在中部第一是没什么问题的,总量更为庞大,不过在这庞大的背后,其经济质量相比湖北还是有所不如。河南总量取胜,湖北质量取胜,其余几个省份在各种经济指标上则和前二者有不小的差距。

湖北综合经济实力问鼎中原。这是因为:第一,湖北GDP达到4.5亿,比河南差0.3亿,但人均达到6.6万,比河南多1.1万元。第二,武汉和郑州同为国家中心城市,但武汉经济发展快些。武汉率先在全国提出城市圈概念,又居于长江经济带中游,未来将成为中部“领头羊”。第三,湖北经济集约化程度高于河南,湖北“一主两副”产业集约化程度高,河南点多面广以农业著称。比掉河南,其他省份更不用说了。

与大多数老师观点不同,我认为中部六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是 河南省 ,很多人把综合经济实力,误以为就是GDP的排名,其实不然,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要从八个方面来看,分别是: 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总量、货运总量、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

第一,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部六省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排名依次是:

1,河南省 43890亿

2,湖北省 31872亿

3,湖南省 31328亿

4,安徽省 28816亿

5,江西省 21770亿

6,山西省 5722亿

从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看,河南省毫无疑问,领先其他五个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相差不大,安徽省处于中间位置,江西省偏低,山西省最低,只有5722亿。

第二,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9年中部各省的社消品零售总额排名如下:

1,河南省 22733亿

2,湖北省 20224亿

3,湖南省 17239亿

4,安徽省 13377亿

5,江西省 8421亿

6,山西省 7909亿

颇为惊人的是,社消品零售总额的排名居然和固定投资总额排名是吻合的,但是从排名区间来看,河南省和湖北省相差不大,但是河南人口是湖北省人口的两倍,江西省和山西省的社消品总额偏低,这也突出这两个地方的第三产业不旺,人均收入也不是很高。

第三,客运总量

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客运总量包含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个渠道的总和:

1,铁路客运量排名

河南:1.82亿

湖北:1.77亿

湖南:1.62亿

安徽:1.44亿

江西:0.95亿

山西:0.79亿

2,公路客运量排名

湖南:1.17亿

河南:1.09亿

湖北:1.02亿

安徽:0.89亿

江西:0.81亿

山西:0.77亿

3,航空客运量排名

总体来说,中部六省航空客运量都偏低,排名如下:

湖北:3110万

湖南:3024万

河南:2965万

山西:1843万

江西:1834万

安徽:1360万

综合以上三个数据,得出来的客运总量排名如下:

河南:3.2亿

湖北:3.1亿

湖南:3.09亿

安徽:2.46亿

江西:1.94亿

山西:1.74亿

从总量来看,河南排第一,湖北和湖南略低一些,安徽居中,江西和山西的客运量都低于2亿。

第四,货运总量

我们调取了2019年各省货运总量的数据,排名如下:

安徽省:51.72亿吨

河南省:47.88亿吨

湖南省:36.51亿吨

湖北省:35.77亿吨

江西省:26.98亿吨

江西省:13.21亿吨

第五,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们调取了2019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如下:

湖北省:28319元

湖南省:27680元

安徽省:26451元

江西省:26262元

河南省:23903元

山西省:23828元

总体来看,湖北省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中部六省最高,其次是湖南,最少的是河南和山西。

第六,人均GDP

根据2019年中部各省的人均GDP数据,排名如下:

湖北省:77451元

安徽省:58691元

湖南省:57622元

河南省:56791元

江西省:53269元

山西省:45791元

可以发现,在人均GDP方面,湖北省遥遥领先,安徽、湖南、河南相差不大,山西省偏低。

第七,GDP总量

河南省:54259亿元

湖北省:45828亿元

湖南省:39752亿元

安徽省:37114亿元

江西省:24757亿元

山西省:1706亿元

以上是2019年的数据,从GDP总量来看,河南省领先,其次是湖北省,最低的是山西省,但是2020年,排名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湖北因为受到疫情影响, GDP可能从中部第二,下滑到中部第三。

第八,地方财政收入

河南省:4041亿

湖北省:3388亿

安徽省:3183亿

湖南省:3007亿

江西省:2487亿

山西省:2348亿

从财政收入来看,依旧是河南省领先,其次是湖北省和安徽省,最少的还是山西省。

综上所述:

从以上八个指标来看,河南省在五个指标,湖北省领先两个指标,安徽省领先一个指标。

所以,很清晰的知道,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在中部排第一。

论经济实力,主要还是看总量,谁最高实力就越强。我国中部地区共有6个省份,分别是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其中GDP最高的是河南,其2018年GDP为48056亿元,领跑中部其它省份。排名第二的是湖北,GDP为39367亿元,与河南差距较大;而湖南、安徽GDP也在3万亿之上,最低的山西,其GDP只有16818亿元,相当于河南的1/3左右。

资金总量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显示出这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从资金总量来看,河南资金总量达7万亿,依然领跑中部省份;排名第二的是湖北,资金总量为5.95万亿,最低的则是山西的3.8万亿。

当然,河南总量占优,主要依靠的是它的体量,河南常住人口高达9600多万,远远高于中部其它省份。论经济质量和发展水平,中部地区发展最好的是湖北,它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湖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领跑中部省份。因此中部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则是湖北。

我也看好湖北,是南北相连的中间站,全国各地的中转站!

中部经济实力最强,还应该是老大哥,湖北了!

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基本从政治地位,科教文卫,医疗水平, 科技 研发,工业实力,交通地位,城镇化体系,人均GDP,经济实力出发,以下中部六省各省综合实力大比拼。

经济总量,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

人均GDP,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山西,

科教文卫,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河南,江西,

医疗水平,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城镇化体系,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科技 研发,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

工业实力,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

交通地位,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

政治地位,湖北有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加持,河南又有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后面依次为湖南,安徽,江西,山西。

综上所述,中部六省最强为湖北,最弱为山西,依次排名为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目前看是湖北

我更看好湖北

经济总量河南最高!

经济质量湖北最强!不光是中部地区,甚至整个中西部地区!

湖北省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跟得上东部地区的省份,无论是总量(超过福建、河北、辽宁)还是人均(超过山东、河北、辽宁)甚至在教育、科研、医疗等软实力都要强于很多东部沿海省份!

湖北人均GDP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超过直辖市重庆,甚至高于东部省份山东,位居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天津之后,其省份排名第五!

湖北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其教育、 科技 、医疗、科研等软实力也是冠绝中西部地区,这主要得力于武汉的强大!

所以说论综合实力湖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省,位居中西部第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