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缅甸历史交锋-中国对缅甸局势
1.亚历山大能不能打败中国古代
2.克钦独立军为何能让缅甸头疼不已?
亚历山大能不能打败中国古代
打不过的
如果亚历山大远征到中国……
无敌的天才亚历山大大帝如果率领他的马其顿军团来到了中国,会怎么样?
亚历山大远征的印度时,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首先,从他行军路线上分析,他所能走的路线无非两条,一条,征服印度,从南亚次大陆到达东南亚半岛,穿过越南、缅甸的丛林来到中国南方,也就是楚国;另外就是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沙漠(那时候应该还不是沙漠),走河西走廊,到达中国,也就是秦国。而从当年的情况来看,亚历山大如果以中国为目的地的话,最有利的莫过于走西域到秦国,因为当时他已经征服了波斯,而且当时的西域也远不是现在这样一片荒漠,当时应该还是很富饶的土地,并且,从军事上看,这条路线远比走南亚东南亚穿雨林更适合亚历山大的兵团行军作战,毕竟他们在西亚、中亚作战多年,气候也比较类似,沿路的小国基本对他的大军不会构成威胁,可是说,是对亚历山大最有利的线路了。可惜当年他没有世界地图……
好,那么我假设,亚历山大排除困难到达了中国,面对的肯定是强大的秦军,如何作战呢?
我们把亚历山大的军队设定在他兵员最强大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约率步兵3万,骑兵5000,跨过海峡东侵时候,假定他到达秦的时候,兵力不受任何损失。当时的秦国已经是“万乘之国”,动用10W人的兵力迎击是有可能的,我们就再缩水一下,秦军出动8W人。当时的秦国在前359年已经开始商鞅变法历经近20年,国力强盛,军队强大,士气上和马其顿军较量是不成问题的。而马其顿士兵经过严酷的训练又有希腊式的锻炼方式并且大多为职业军人,战斗力应该相当强悍,但是其步兵主要依靠方阵作战,个人格斗能力不应高估;秦军虽然应征兵为多数,但经过几百年残酷征战的洗礼,加上完善的训练机制、军功进爵制度和长期的作战经验,应不落后于对方,并且步兵长于肉搏。所以,在军队素养方面和战争意志上,双方应平分秋色。
关于骑兵,大家都知道,亚历山大作战,其重骑兵部队绝对是一张王牌,历次战场上,其骑兵强悍的战斗力绝对是获胜的重要因素。秦呢?众所周知的“胡服骑射”是发生在前307年,在当时,车战还是主流,但是并不是说秦就没有骑兵,秦以养马有功立国,并且深受犬戎、匈奴等游牧民族骑兵之祸,很难相信有数代先王于骑兵之手的秦没有建立骑兵。并且,当时的车兵战斗力相当强大,而骑兵没有装备马镫时候,在与车兵的正面肉搏中基本是占不到便宜的,并且秦军常年与游牧民族骑兵作战,相信对抗骑兵还是有一手的,所以,以此推断,马其顿骑兵占有优势,但是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并且有很大变数。
关于步兵,马其顿方阵继承并完善的希腊方阵,防护力超强,正面突击能力几乎是无坚不摧,毫无疑问,秦军正面冲击马其顿方阵将毫无胜算。但是,当时马其顿方阵有其重大的弱点,两翼完全以来骑兵的掩护,并且对地形要求很高,机动能力很弱,并且对贴身肉搏基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一旦敌人从两翼或者背后突入,那马其顿方阵就会变成秦军军人进爵的宝库。在亚历山大以后的战争中,马其顿方阵与罗马军团的较量都是正面冲突中获胜却在追击中打乱了阵型,被罗马军队贴身肉搏消灭。秦军军队长于贴身肉搏是不用质疑的。
远程弓箭和弩兵完全是秦军天下,但是对于马其顿的重装步兵效果不大,但是对于轻兵和骑兵的打击可能是灾难性的。
装备上,由于马其顿军队拥有当时最好的铁制兵器和防护铠甲,所以这方面马其顿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马其顿方面身着皮甲的轻装骑兵和轻装步兵无论是兵器还是防护在近战方面对于秦军而言也无优势。秦军在兵器上的差距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虽然秦军的兵器大都是青铜兵器,但其布氏硬度可达80左右,做为兵器是完全合格的。而早期的铁兵器除了在硬度方面略优于铁兵器以外,韧性、可塑性远远落后于青铜。(大路按:这是借用一个文博专业的网友的说法,待考。)更重要的是,近战的攻杀技巧也非常重要,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马其顿人在这方面完全优于秦军。
战术上,西方的战术相对于东方基本是单调的,东方战术讲究诡道,西方就基本上是顶牛,战术方面秦军应具有相当优势。
作战中,即使在马其顿士兵最擅长的平原作战,秦军也毫无顾虑,可以以战车为先导(大家都知道,秦军的战车上除了驭手以外还有两肉搏甲士,并且后面有跟进步兵,和波斯战车没有可比性),突入马其顿方阵,然后以步兵肉搏。或者以战车和弓箭、弩兵配合,吸引亚历山大两翼骑兵,然后从侧面攻击方阵步兵,甚至可以装做撤退,引诱马其顿方阵追击,诱使其队形散乱,然后予以回击(这一招可是秦军很擅长的)。
所以不论亚历山大能不能到中国,就算来了,恐怕也很难全身而退。
克钦独立军为何能让缅甸头疼不已?
缅甸虽然不是大国家,但却也不是省事的国家,比如说他们国内的政权之争,套句政治术语:由来已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缅甸出名的克钦独立军,据说这个靠着某个国家捐献的56支冲锋枪而起家的组织,几乎在世界都有名了。
克钦独立军的内在性质,他已经成为当地名正言顺的政权,让缅甸头疼不已
克钦独立军,顾名思义,就是活跃于克钦族自治邦的一支武装力量。但这不是个小武装力量,他已经发展为国中国的感觉了,因为不仅与缅甸多年进行政权斗争,且有意向国际刷存在感,据说连美国都出访过了。
事实上,克钦族自治邦并不大,也就是287平方公里的样子,总人数就15万左右。其实就这样一点人口,就算全民皆兵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吧?
当然,克钦族自治邦真的是全民皆兵的,除去在上学的孩子们,其他人都是兵。其中,3万多人为正式武装人员,而其他人口则以民兵形式存在,是可以随时拿起枪上战场的。
而且,克钦的规定就是只要年满十八岁,都必须入伍服役。自然,能一直留下的就会一直当兵,不能留下的就以民兵的形式?上岗?至60岁?退休?为止。
有人可能会反对,说实际上克钦的真实兵力不过8000左右。好吧,这种确切数字还真的不太好对证,因为也有说是一万的,也有说是三万多的。毕竟人家是个相对神秘的组织,不会那么轻易将底牌亮给外界看的。
重点在于克钦独立军有着与缅甸国家军队结构相同的体系,各方面非常完善,什么兵工厂、军校、军官培养,一律齐全。只不过实力是摆在那里的,所谓的兵工厂也就是制造点、机枪什么的。
但缅甸也不是摆设,他们对于这支队伍的打压还是很用心的,只要一有机会,或者说一有风吹草动,缅甸正规军就会出动,对克钦独立军进行清洗。
最早的时候,克钦独立军似乎占据了上风,以至于缅甸方面不得不与其进行谈判来停止互撕。所以,在1994年的时候,双方还达成了停火协议,克钦成为缅甸第二特区。但这只是暂时的,太平日子也就过了六七年的样子,缅甸便直接撕毁协议,然后一除而后快了。
好在克钦独立军虽然人不多,力量不大,但信念坚定,抗打击能力很强,让缅甸正规军总是无法达成清洗心愿。
缅甸不不休地想要除掉克钦,克钦其实也打得蛮辛苦,毕竟人少,地小,力量弱。原本,克钦独立军的政治中心是在缅甸拉咱周边高地的,多次交锋之后克钦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很被动,于是最后迁去了莱鑫。
但莱鑫不利于守势,克钦方面只能将其视为暂时的据点。后面似乎有对边境族民聚集区转移的迹象。由此可见,克钦有些守不住与正规军的交锋了。只是他会在什么时候结束,那还真不好说。
克钦独立军的历史并不久,而且也与中国没啥关系,属于地区自治系统
众所周知,克钦族在缅甸的位置还是蛮重要的,真正的克钦族人口约有上百万的样子,而克钦独立军在没有成为独立政权的时候,还曾经参加过二战,在很多方面受到了美国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克钦独立军方面对于年轻军官的培养还是很重视的,英语在他们那里相对普及。
但就算如此,克钦也是个刚成立不久的独立政权,据记载克钦正式宣布成立克钦政府以及政党的时间是1962年的2月5日,而他的前身便是曾经的一支缅军中的少数民族队伍。
虽然克钦自治邦早在1948年便想要独立,但一直没有成功,当这支少数民族的队伍出现在克钦,并且成为执政者之后,克钦便就此独立了。
为这件事,缅甸是有多恨可想而知。但真的想打还不是那么容易,一直拖了十五年之久,缅甸方面才对克钦这一组织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剿杀。
当时,克钦独立军的领头人叫早迈,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反正他没有让队伍进行抵抗,而是直接带人后退,来到了勒新。这个地方实际离我国非常近,属边境之地,离云南的盈江县也就是几百米的样子。
当时缅甸方面是一路追击的,可这地方的气候很让人头疼,特别是夏天,暴雨说来就来。结果缅军在追杀的过程中,突然一场暴雨下了起来,缅军不得不自保后退。就此,克钦独立军的?政府?算是渡过一劫。
兴许是因为克钦?政府?选择的地方离我国太近了,以至于让人觉得他们是想寻找中国的帮助,后来甚至有人认为克钦应该是中国的一个民族。
其实那都是没有的事,克钦族在我国云南确实有一些,但他们自称为?景颇?、?班阳?等名,而缅甸克钦族与中国克钦族是不是同宗不得而知,但他们确实分属于两个国家。
而克钦独立军在发生这次?政府?大迁移之后,早迈的能力受到自己队伍内部的质疑,特别是2001年,队伍内部还发生了场政变,早迈最终被软禁了。如此一来,新人都宰上任,就此成为与缅甸政府真正硬碰硬的政权。
但就如前面所讲的,再怎么说克钦独立军也不过那点人,想要成大事不那么容易。如今,可以看出他们势力的下降。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克钦方面一直在寻找机会与缅甸进行和谈。
其实说缅甸克钦人与我国克钦人之间有点关系的,也不是完全的无稽之谈,因为克钦人的语言正是我国汉藏语系。而他们最早信奉的宗教还是佛教,如果按照几千年前大家互为一家的说法,想来缅甸克钦人与中国克钦人真的有亲戚关系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