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体育播报

克罗地亚vs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是一个民族吗

1.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一起踢过么

2.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有什么区别吗

3.如何评价克罗地亚战争

4.塞尔维亚如何看待克罗地亚足球

5.穆斯林族、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主要的是什么?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一起踢过么

克罗地亚vs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是一个民族吗

这两只球队一起踢过球,并且是在小组赛的最后一轮有过一定的较量,而且最终是以塞尔维亚,但是在本届世界杯中两支球队并没有一起踢过球,因为两支球队没有身处在同一只小组之中,所以两支球队被没有一起踢过球。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有什么区别吗

没多大区别,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只分西里尔字母的塞尔维亚文和拉丁字母的克罗地亚文,后来因为政治因素,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被人为隔阂,两个国家分叫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但语言学方面还是写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如何评价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这场战争,它指的是在1990年到1995年之间,由于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时,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因民族对立引发的战争。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在1918年的一战中,克罗地亚就同意创立以南斯拉夫人为主轴的联邦国家。而当时,南斯拉夫王国在内政最大的问题即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民族对立。可是由于种种矛盾的不妥协,使得南斯拉夫战争成为了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斗争,,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这一行为在1991年的克罗地亚这场战争在此重演。

第二:在1980年,由于铁托去之后,南斯拉夫的各个共和国,以及各个自治省之间的民族问题渐次爆发。这些问题的出现成为了克罗地亚宣示独立的导火线。

第三:克罗地亚开始得到真正的独立。

第四:反塞尔维亚情绪的勃兴。这件事情的最初也只是因为支持者之间的一个小冲突,后来由于种种的原因,使得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在起冲突,甚至出现了反塞尔维亚情绪。

第五:由于克罗地亚和宣示经济主权意图宣示应当要废除联邦的制度,变成当时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一般的关系。但是这一行为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坚持要维持联邦制度。

第六:克罗地亚在独立之后,火速地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创立了克罗地亚警察军。同时大量的武器从匈牙利流过来,为他日后的战争做了准备。

塞尔维亚如何看待克罗地亚足球

克罗地亚足球的胜利与其性格和文化特征无关,时不时让人想起塞尔维亚足球。两者非常相似。网格军的执着与坚韧,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其实,足球是克罗地亚最漂亮的国牌。

让我们回到文化。克罗地亚是东欧和西欧的连接点。与许多邻国的东正教不同,克罗地亚一直以天主教徒为主。东边的塞尔维亚以东正教为主,南边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并存,北边的匈牙利天主教和新教是平等的,西边的斯洛文尼亚人民和克罗地亚一样,最天主教徒相信。

克罗地亚和意大利隔海相望。他们的信仰相同,但性格却大不相同。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一样,没有意大利人的直接快感,但有更大的紧迫感和耐心。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不仅在足球风格上非常相似,而且他们的长相和外观也没有区别。两者都是巴尔干半岛的两个重要民族。他们都是古代斯拉夫人的后裔,是两次拥有同一块土地的兄弟部落。但是,为什么这两个部落在今天会发生冲突和水火不容呢?

公元七世纪,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祖先斯拉夫人淹没了巴尔干半岛。当时,巴尔干半岛处于东西罗马的交界处。奥斯曼帝国崛起后,这一地区成为其与哈布斯堡王朝冲突的温床。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基地把这里变成了应对冷战的边界。

南斯拉夫人在今桑贾克地区的新帕尔扎尔附近定居。

穆斯林族、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主要的是什么?

波黑三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争夺生存空间上面。生存空间的大小和质量 高低,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基本物质保证。波黑共和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 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如此,波黑更有丰富的地产资源,如铁矿的蕴藏量占南斯拉夫 的86%,褐煤占40%,铝矾土占40%,石棉占60%,水力资源占25%,木材储量占30%。正 因如此,在波黑内战中,塞族、克族和穆斯林都力争夺得更多的领土,扩大自己的版 图。三方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多次达成停火和领土划分方案,立马又被隆隆的炮声打碎。 第一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 1月出台的“万斯——欧文计划”。在这个计划中, 关于领土划分是这样规定的,将波黑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以塞族为主,3个省以 穆斯林为主,3个省以克族为主,1个省主要由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 事化自由城市。三方分得的领土比例分别是,塞族43%,穆斯林38%,克族19%。 经过激烈地讨价还价,三方虽然接受了“万斯——欧文计划”的第一项内容,即 实现全面停火并将重武器交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管理,但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领土划分 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塞族方面提出,内战爆发前塞族居住区面积为波黑全部领土的64%; 这项计划要塞族让出的领土太多;塞族为主的几个省互不相连,多为资源贫困地区, 而且 1/3左右的塞族居民划在了穆、克两族为主的省份。因此,塞族认为万斯——欧 文计划严重地损害了塞族的利益,“接受它比拒绝它更危险”。塞族议会两次表决拒 绝,5 月15~16日举行的波黑塞族全民公决,也以绝对多数拒绝欧文——万斯计划。 此后,波黑塞族***公开宣称欧文——万斯计划“已经亡”。 第二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 6月塞、克和波黑***在日内瓦和谈中联合提出 的“三分波黑”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建立由塞族、克族和穆族三个主权共和国组成 的“联邦”。塞族和克族是否同其“母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合并,由全民投票进 行公决。领土划分以民族分布和实际控制区为基础,塞族占50%,克族占30%,穆族为 20%。 这个领土划分方案显然不利于穆斯林。但是,面对着塞克两族联合,力量对比 悬殊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穆族虽然不同意,也只好走到谈判桌旁,就此进行谈判。 第三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 8月欧文——斯图尔腾贝格提出的一揽子和平计划。 这份计划包括一个三分波黑的版图文件。根据这一方案,塞族占据波黑领土的 52%, 克族占17%,穆族占31%。首都萨拉热窝以及穆克两族争夺激烈的莫斯塔尔市的归属及 其地位先搁置起来,过两年再解决,在过渡期间分别交联合国和欧共体管理。 第四个是美俄等五国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1994年 4月下旬在戈拉日代危机期间, 美、英、法、俄为了协调它们的波黑政策,在伦敦商定成立了包括德国在内的 5国联 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了协调五国的波黑政策外,还代表五国与波黑冲突各方进行 谈判。5 月五国外长在日内瓦首次一致通过了一项和平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塞族占 有波黑全境的49%,穆——克联邦得到51%;塞族将让出它当时控制的包括战略重镇布 尔奇科、多博伊在内的13个城市;争议比较大的萨拉热窝由联合国托管2年。 围绕上述四个方案,波黑交战三方多次举行谈判,但都没有能找到认同点,达成 一致。版图争执始终是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1993年12月的和谈中,塞族按穆斯 林的要求进一步作出让步,从而使穆斯林达成占有波黑领土的 33.3%。然而穆斯林不 仅要求领土的数量,而且要求领土的质量,即多占领波黑东地的矿产区和农业区、工 业比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奈乌姆出海口和奈雷瓦河以东地区,波黑西部的几个穆斯林 聚居的城镇。这些要求无论是塞族,还是克族都是难以接受的。 外界对波黑内战的插手和干预

波黑内战不是孤立的。战争爆发以来,联合国已经通过了30多个关于波黑内战的 决议、决定等文件。从1993年 6月开始,联合国的蓝盔部队进驻波黑,负责人道主义 援助、保护少数民族和维持和平。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还不断派遣特使到波黑斡 旋调停。所有这些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起了缓冲作用,但整体看来,起的作用 有限,甚至有将国际社会卷入波黑战争的危险。 波黑冲突各方也都不是孤立的。就前南斯拉夫而言,塞尔维亚共和国为了使“所 有的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便不遗余力地支持波黑塞族武装,已有 8万多 前南斯拉夫人民军改编为塞族地方武装。克罗地亚共和国为了建立大克罗地亚,也在 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波黑克族武装,并派5万多人直接参战。 就国际社会而言,南斯拉夫分裂后,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南斯拉夫的奥地利、土耳 其、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将波黑视为一块肥肉,竭力染指,一方面对塞族实行武器 禁运,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又暗渡陈仓,向穆斯林和克族武装提供各种援助。除此之 外,美国与俄罗斯两个超级大国介入波黑内战,更使波黑形势扑朔迷离,复杂多变。 波黑内战伊始,美国采取了消极观望的态度。当时的布什总统认为,巴尔干半岛 各民族之间矛盾积累非止一日,互相残杀了几百年,情况十分棘手,美国难以担负起 干预的责任,搞不好还要把自己陷进去。另外,巴尔干地区在战后属于苏联的势力范 围,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鉴于这些考虑,美国希望欧共体出面解决波黑危机。可是 另一方面,美国同西欧又有利益冲突,它尤其不愿意看到一个经济上和政治上强大的 欧洲出现,害怕巴尔干地区完全被纳入欧共体的影响范围。因此,在欧共体和联合国 的调停活动屡屡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新上台的克林顿总统开始积极介入波黑和谈,力 图给波黑危机的解决打上美国的印记,借此显示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作为最大的斯拉夫民族国家,在巴尔干半岛有很大影响。但是,在解决波 黑问题方面,西方一直将俄罗斯排斥在外,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时都不与俄罗斯商量。 俄罗斯对于西方这种无视俄罗斯利益和影响的作法一直耿耿于怀,但因国力衰微,经 济上有求于西方,也只能心怀不满,敢怒不敢言。1994年以来,随着内部政局趋于稳 定,俄罗斯外交政策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地强调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因此, 当1994年 2月北约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时,俄罗斯不再沉默了,明确表示反对北 约采用突袭手段打击波黑塞族。俄罗斯副外长丘尔金说,如果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将 会给西方同俄罗斯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叶利钦总统在接待英国首相梅杰时也指出, 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谁都无法解决波黑问题,不仅如此,俄罗斯也“不允许这样做”。 通过干预这场危机,俄罗斯反客为主,从波黑危机的一个旁观者一下子成为举足轻重 的角色,其作用令人刮目相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