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诺拉-飓风vs拉普拉塔体
1.以下球队中文名字是什么?
2.博卡和河床有何区别?
3.七大洲的环境分别是怎么样的
4.第一批环绕地球一周的人有哪些经历?
以下球队中文名字是什么?
(1)
BOCA(博卡青年)
ROSARIO(罗萨里奥)
NEWELLS (纽韦尔老伙计队)
LANUS (拉鲁斯)
RIVER (河床)
(2)
INDEPEND (独立)
S.LORENZO (佛罗伦萨)
RACING (桑坦德竞技)
VELEZ (沙士菲)
G .PLATA (学生队)
(3)
PLATENSE (帕兰德森)
HURACAN (飓风竞技)
FERRO (费路)
COLON (高隆)
G .JUJUY (胡胡伊体操-击剑)
(4)
BANFIELD (班菲特)
ESPANOL (西班牙中心)
ESTUDIAN ()
CALI (卡利阿美利加)
NACIONAL (国家体育队)
(5)
JUVE (尤文图斯)
PENAROL (配那洛尔)
R .MADRID (晕,这不是皇马吗。呵呵)
AJAX (阿贾克斯)
BAYERN (拜仁)
(6)
PSG (里昂)
FLAMENGO(弗拉明戈)
楼主,这些很多都是南美联赛的球队,你玩的什么游戏啊,为什么不玩实况呢,呵呵
博卡和河床有何区别?
博卡平民 河床贵族
历史:
博卡青年队成立于1905年4月3日,它的基地位于阿根廷首都布依诺斯艾利斯风景最秀美的博卡区。球队队员最早来自于抵达丽亚曲埃洛河的球员之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名“博卡”(意为河口)。
它的黄、蓝传统队服颜色是俱乐部成立那一天到达那里的一艘瑞典轮船上升起的瑞典国旗的颜色。博卡青年队是阿根廷最受欢迎的球队之一。
该队所获得的荣誉也令人钦佩。1919-1930年的11年间6次获得全国业余足球锦标赛冠军。1931-1981年的50年间12次获得联赛冠军,5次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此外,它还是1927、1928、1929、1945、1946、1947、1950、1958、1973和1978年职业甲级联赛的亚军。
从1966到1979的14年间,阿根廷球队14次杀入南美解放者杯的决赛,10次夺魁,创造了南美解放者杯的神话。1995年,马拉多纳第四次复出后加盟了该队,继他后,“风之子”卡尼吉亚也加盟博卡青年队,虽然这两个酷爱惹是生非的世界级巨星不能为博卡青年队夺得一项锦标,但使得博卡青年队成为阿根廷最引人注目、最受欢迎的球队。因为无论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在哪里,他们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具有一流的票房价值。对于博卡青年队来说,筹集一笔巨款改造球队和训练场,远远比联赛夺冠要重要的多。
联赛历史统计资料:
全国业余足球锦标赛冠军:6次(1919、1920、1923、1924、1926、1930)联赛冠军:18次(1931、1934、1935、1940、1943、1944、1954、1962、1964、1965、1969、1970、1976(两次)、1981、1992、1998—1999(两次))全国锦标赛冠军:5次(1969、1970、1976、1977、1978)南美解放者杯冠军:3次(1977、1978、2000)洲际杯冠军:1次(1978)金杯赛冠军:1次(1993)超级杯冠军:2次(1989、1992)
河床竞技俱乐部(河床River Plate)
该队是阿根廷目前足球甲级队中第三支成立最早的球队,是阿根廷足球老牌劲旅,自成立以来共夺得34次国内国际杯赛桂冠,是阿根廷甲级队中夺冠最多的球队。其黄金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
该队为阿根廷国家队输送了不少球员,他们为阿根廷夺得1978年和1986年两次世界杯冠军立了汗马功劳。在目前的阿根廷国家队中,有至少5名该队的现役球员,其中包括后起之秀萨维奥拉和艾马尔。另外,该队的不少前队员目前效力于欧洲各足球劲旅,成为这些球队的主力队员,例如,奥特加、克雷斯波、洛佩斯、伽亚尔多等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强队的骨干。还有拉齐奥队的现任主力、智利籍的萨拉斯也曾效力于该队。
该队目前财经状况不太好,该队***曾多次为了经济问题与队员发生纠纷,而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老板把几位主力转让到外国球队,例如伽亚尔多被转会到法国摩纳哥队,当年该队就夺得了法甲冠军。另外,河床队还想把很有前途的年轻主力萨维奥拉和艾马尔转让出去,后因价钱问题搁浅了。
该队的球星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萨维奥拉和艾马尔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守门员布尔戈斯。他也是阿根廷国家队正选守门员。他判断正确,反应敏捷,站位好,还在重要的比赛中多次扑出过点球。后卫艾南·迪亚斯曾参加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现任国家队主教练别尔萨曾一度挑选他加盟国家队,成为年龄最大的国脚。目前还在为河床队建功效力。大名鼎鼎的巴蒂斯图塔在90-91年度也曾效力于河床队。
河床队曾获得6次春季联赛冠军,1次秋季联赛冠军,3 次全国锦标赛冠军,18次甲级联赛冠军,2次解放者杯冠军,1次洲际杯冠军,1次美洲杯冠军和1次超级杯赛冠军。
该队和其夙敌博卡青年队都是阿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博卡地区的球队,博卡西文的意思是河口。河床队离阿根廷最大的拉普拉塔河很近,因此取名河床队。20世纪初,阿根廷足球队时髦取英文名字,河床队也不例外。后来该队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努涅斯区,但还保留河床队的名称。阿根廷人喜欢称河床队为“百万富翁”队,因为河床财力雄厚。
河床队历史上进球最多的队员名叫安赫尔·拉布尔纳,共踢进292个球。队龄最长的队员是阿马德奥·卡利索,他共参加521次各类比赛。该队进球最多的一场比赛是1974年8月11日对飓风队的比赛,河床队以10比1狂胜对手。
成立日期:1901年5月25日
俱乐部所在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
球场地址:目前的球场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努奴涅斯区,建成于1938年,能容纳10万名观众。正式名是安东尼·里佩体,是为了纪念这位当时俱乐部总裁而取此名的。经过他的艰苦努力,政府终于批准河床队在此建新球场。不过,人们都习惯叫此球场为“纪念碑球场”,是因为球场揭幕式正好是球队成立纪念日。为了迎接1978年举行的世界杯赛,阿根廷足协资助修建了该球场。
主页地址:www.cariverplate.com.ar
主席:David Pintado
主教练:Américo Gallego
七大洲的环境分别是怎么样的
亚洲:
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海,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大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8鐾,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亚洲湖泊分布较广,大致可分北亚、中亚、西亚以及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五大湖群。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徽是气候类型复挠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一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一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一3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一200毫米以下,9、10一3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一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一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非洲:
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
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一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非洲大陆大致以刚果河(扎伊尔境内称扎伊尔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火山群,海拔5 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至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千米,裂谷带一般深达1000一2000米,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
非洲河流的特点是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东海岸的短小河流、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内流水系及无流区面积为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仅有乍得湖流域。奥卡万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多间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内流区还包括面积不大的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不同于其它干旱内流区。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高原湖泊多为断层湖,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为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积时常变动。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那,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 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大陆海岸线长3.79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半岛和岛屿的总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其中半岛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面积的24%;岛屿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7%)。此外还有许多深入大陆的内海和海湾。
欧洲:
欧洲地形总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其中海拔在500一2000米的仅占15%,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约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太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徽。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一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一24℃之间。全洲没有月平均温高于30℃的高温区,也没有平均温低于一25℃的严寒区。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降水量在500一1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50%。
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淄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泊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渍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
北美洲
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南半部海岸较平直。半岛总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千米。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
全洲海拨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微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东部山地和高原区: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1500米。中部平原区: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区: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000-50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带和中带之间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米,盆地南部的谷低于海平面85米,为西半球陆的最低点。
北美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88%,其中属大西洋流域的面积约占全洲的48%。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大盆地及格陵兰岛。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长度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国西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约塞米蒂瀑布,落差达700米。尼亚加拉瀑布,落差51米,宽1240米。北美洲是个多湖泊的大陆,淡水湖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区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总面积为245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以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5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13℃,是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500-1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太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
南美洲:
大陆海岸线长约28 700千米,比较平直,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缺少大半岛和大海湾。岛屿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陆南部沿海地区。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二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南部则有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一2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州:
大陆海岸线长约19 000千米。全洲除少数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势低缓。一般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澳大利亚大陆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东坡较陡,西坡缓斜。新几内亚岛、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是大陆岛,岛上平原狭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几内亚岛上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点。美拉尼西亚的岛屿多属大陆型,系大陆边缘弧状山脉的延续部分,各列岛弧之间有深海盆和深海沟,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绝大部分岛屿属珊瑚礁型,面积小,地势低平,不少岛屿有由珊瑚礁环绕形成的礁湖,成为天然的船只停泊地和水上飞机场。此外还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型岛屿,如夏威夷群岛、贝劳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等,地形特点是山岭高峻,形势险要,多天然掩护的良港。
大洋洲的河流与其它洲比较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较少,雨季暴涨,旱季有时断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几乎终年不冻。外流区域约占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总面积的52%,均分 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内流河均注入北艾尔湖。大洋洲的湖泊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亚境内的北艾尔湖,面积约8200平方千米,随降水而变化;最深的湖泊是新西兰南岛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达276米。澳大利亚大陆多构造湖。新西兰除构造湖外,还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岛上则有火山湖。此外许多岛屿上有由珊瑚礁环绕而形成的礁湖。新乔治亚岛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贝劳群岛中的科梅科尔礁湖也很有名。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0-5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立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1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000多毫米。
南极洲: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其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 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等。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西 南极洲面积229万平方千米,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一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一56℃左右,极 端最低气温曾达一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一1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 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 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一l0月是寒季,11一次年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连续黑夜,这时在其南极图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连续白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第一批环绕地球一周的人有哪些经历?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有五艘船265人组成的探险队,从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圣卢卡尔港起航。
六天后,船队驶抵加那利群岛,在这里补充了淡水和粮食。突然,远处有一艘西班牙轻快帆船向舰队发出信号,麦哲伦的岳父迪奥古?巴尔波查给麦哲伦送来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西班牙船长们秘密笄在途中反对麦哲伦,头子是圣安东尼奥号船长卡尔塔海纳。
麦哲伦没有感到意外。自从离开葡萄牙到西班牙起,他的祖国驻西班牙的特使就四处活动了。对葡萄牙政府来说,麦哲伦的行为无异于十恶不赦的叛国行为,他的关于马鲁古群岛属于西半球的说法,特别令葡萄牙君臣愤恨不已。
葡萄牙特使阿尔瓦利什曾一次次叫麦哲伦放弃西行的计划,谁想麦哲伦是铁定了心。阿尔瓦利什见说不动他,就收买随麦哲伦出航的船长、船员等搞破坏。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对他这位来自异国的航海家并不信任,他们限制麦哲伦招收葡萄牙海员的人数,除麦哲伦当作旗舰的特立尼达号外,他们坚持在另外的四艘船上派西班牙人当船长。
船队刚刚驶离加那利群岛,卡尔塔海纳就要求麦哲伦在确定航向时必须与他商量。麦哲伦平静而高傲地回答说:“你的职责是,白天随我的指挥旗航行,夜间跟着我的航灯前进。”几天后,麦哲伦在自己船上召开全体船员会议,卡尔塔海纳再次坚持共同领导权问题。麦哲伦个子不高,但力气很大。他突然抓住卡尔塔海纳的后领,下令把他看管起来,任命自己的亲戚麦什基塔为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
船队暂时安宁下来。11月底,他们渡过大西洋,到了巴西海岸。接着沿海岸南下,寻找通往南海的水道,1520年3月底,来到了南纬49度上一个平静的海湾。这时,南半球的冬季已经来临。麦哲伦把这个海湾取名为圣胡利安湾,决定在这里过冬。出于小心,他让其他四艘船驶进海湾,自己的船则在港口外的海岸边抛锚停泊。也许他考虑到,一场阴谋可能要发生。
圣胡利安湾阴沉昏暗,成天飘着湿蒙蒙的雪花;岸上不见人影,没有任何可充饥的食物。船员们已经怨言不断,麦哲伦不怕火上烧油,下令节粮减酒。他态度生硬,说话斩钉截铁,不容许下属商量。所有这些,都促使阴谋成熟。
4月1日晚上,灯火全熄了,夜雾浓浓,伸手不见五指。从一艘船上悄悄放下一艘小艇,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圣安东尼奥号划去。康塞普逊号船长凯萨达与被他释放的卡尔塔海纳带领30名武装人员偷偷爬上了圣安东尼奥号。麦什基塔还没来得及跳下床,就被阴谋分子四面包围住。他们把他捆起来,把所有的葡萄牙人都锁上铁链,接着打开仓库,让水兵们大吃一顿,以此收买人心。这艘排水量最大,库藏给养最多,麦哲伦最重视的船变成了麦哲伦的敌人。参加阴谋的还有维多利亚号船长缅多萨。只有无关紧要的圣在亚哥号没有卷进去。
阴谋得逞后,叛乱的军官们派出一艘小艇通知麦哲伦,说他们已控制了三艘船,要求麦哲伦执行国王“指示”,返回西班牙。
三比二,叛乱者占有绝对优势。但麦哲伦也看出,他们有点心虚。他不动声色地把凯萨达派来谈判建议的小艇和全部水手扣下来,让忠于自己的舰队司务长、保安官埃斯比诺萨率五名水手乘这艘小艇给维多利亚号船长缅多萨送信。
埃斯比诺萨带着五名水手在许多双敌意的目光中,慢吞吞登上维多利亚号,交给缅多萨一份请帖,邀请他到旗舰去谈判。
缅多萨一边读着信,一边冷笑着说:“啊,不,你骗不了我。”但冷笑声突然变成了嘶哑的呼哧呼哧声,保安官的匕首刺中了他的喉咙。这时,缅多萨的内弟巴尔波查率15名士兵乘另一艘小艇及时赶到,迅速控制了维多利亚号,把它驶到旗舰旁边。
又一个三比二,但优势转到麦哲伦这边来了。
凯萨达和卡尔塔海纳看看大事不妙,决定趁夜幕逃出海湾。但湾口狭窄,要驶出去必须经过旗舰。麦哲伦看到船驶过来,就下令开炮。水手们大声叫道:“圣安东尼奥号上的朋友们,你们到底拥护谁啊?”叛乱船上的水手其实并非都想造反,他们把叛乱的船长捆起来。麦什基塔恢复了自由。
麦哲伦宣布了叛乱者的罪行,把已刺的缅多萨劈成四块;砍掉凯萨达的头。把卡尔塔海纳与一个叛乱的神甫扔在荒凉的海岸上;其余人都得到了赦免。赦免的人中,有被叛乱分子任命为圣安东尼奥号船长的埃尔卡诺,他后来为航行成功发挥了很大作用。
船队在圣胡利安湾及其附近停了将近七个月。闲散无事最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麦哲伦千方百计让水手们不停地紧张工作,命令大家从龙骨到桅杆全面检查船只,候补坏船,砍伐树木锯成木板。他尽可能地想出了一些徒劳无益的工作,目的是让人们有事可干。这期间,派出去探路的圣地亚哥号撞毁了。
1520年10月中旬,南半球的春天来临了,他们继续往南驶去,这时离麦哲伦海峡已经很近了。船队沿非洲海岸南行时是顺风,后来就是整整一个月的令人眼睛都睁不开的暴风雨。暴风雨是那样猛烈,一次又一次,船只都几乎翻掉。有时船被推到浪尖,有时又沉到谷底,连主桅上的桁端(桁是架空的骨架式承重结构)都沾到了波浪。所有的帆都降了下来,大家看到船只颠箕地飞快跑着,惊恐万状,几乎对活下来绝望了。后来,船只冲过了神的拦截。由于这种吓人的暴风雨灾难,使大家对改变航线产生了极强烈的不满,这也是发生船长们反对麦哲伦的导火线。
麦哲伦后来改变了航线,乘风破浪,横渡了大西洋。两个多月后,终于在12月13日驶入里约热内卢湾,在这温暖舒适的地方,补充淡水和新鲜给养。对疲惫不堪的船员来说,此地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亚于真正的天堂。沿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美丽多姿的岛屿星罗棋布。船员与当地土著人开始做买卖,善良的当地人以丰富的物产同海上冒险家们进行着一笔又一笔的实物交换。如一个鱼钩可换土著六只鸡,一把剪刀可换来供十二个人吃的鱼。船上有两万多个铃铛,一个铃铛能换一大筐红薯,用扑克牌中的王牌可以换到五只鸡。
麦哲伦秉性刚正,严禁船员有和购买奴隶。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和平使者的姿态来到这里,又以和平姿态离开。
经过一段休整之后,船队上的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堂般的里约热内卢湾,日夜兼程地往南驶去。
麦哲伦注意到,船越往南走,海岸线越趋向西南。他把这个迹象解释为必将找到一个海峡,通往被人称为南海的神秘大洋。在航行到一个宽阔河口,即今称拉普拉塔河口时,麦哲伦欣喜若狂,以为他已发现了这个海峡。但沿着水道航行了两大后,却进入了淡水区,这使他大失所望,原来只不过是一条有着宽阔河口的大河,朝思暮想的海峡并未出现。
他振作起精神,不想让大家发现这次失败,对他信念的严重打击。象他的内心感受一样,船往南航行的外边世界也变得阴暗起来,海岸越来越荒凉和阴郁,天空更加阴沉,乌云遮蔽了蓝色的苍穹。航行日益艰难,想在入冬之前发现海峡的希望渺茫了。
这时节,白天越来越短,海岸阴森可怕,满目荒凉,天气越来越冷,刺骨的寒风撕扯着风帆,晶莹的雪粒和冰雹纷纷洒落在甲板上,银灰色的巨浪汹涌排空而来,严冬来临了。
全体船员不安到了极点。看到荒无人迹的海岸上什么都没有生气,只是偶而见到寒带生活的海豹群。大家想,这个鬼迷心窍的葡萄牙人把人们带到什么地方来了?是不是想到南极的冰冻地带呢?
船长们看到船员们怨声载道,不禁心中暗喜。他们知道麦哲伦被错误的地图引入了歧途,麦哲伦根本不知道海峡在什么经纬度。在拉普拉塔湾浪费掉两周时间,又一次次地去调查每一个小海湾,就说明他只是在寻找这条航路,并不知道海峡究竟在哪儿。船长们幸灾乐祸地等着麦哲伦承认不知往哪里走时,好夺取他的指挥权力。
直到此时,船队已航行了十个月,却未能找到海峡。更未能在摩鹿加群岛找到香料,严冬抢在麦哲伦前面,使船队同猛烈的风暴拼搏着。本来他应全部说出真情,往回航行到巴西过冬,然后再往南航行寻找海峡。但他得罪了西班牙船长们和军官,如果承认指挥有误,那就当不成领导了。麦哲伦已无退路。这时,只有大胆无畏和顽强精神才能拯救他。
到了三月三十一日,他才下令在一个海湾即圣胡利湾过冬,大家对这位于南纬39度的荒无人烟之地非常恐惧,任何航海者以前从未到过此地。
麦哲伦下令减少每日粮食定量,以便在今后的航行中不致饿。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麦哲伦仍镇静沉着地坚持要大家执行命令。船员们怒气冲冲地要求立即返航,理由是这次远航是去摩鹿加群岛,而不是什么南冰洋。
麦哲伦娓娓动听的劝说不能充饥御寒,叛乱的发生迫在眉睫了。造成这一触即发危险局面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麦哲伦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得罪了大部分人和所有的船长。船长们要求他出示地图,公布航路,讲清计划,公正地说,这丝毫不算过分。
船长们一再表示,这不仅是至关他们个人,而且是全体船员生存亡的大事。麦哲伦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暗示,叛乱终于发生了。
四月一日夜间,一艘由西班牙人担任船长的船袭击了另一艘支持麦哲伦的船上的船长,并夺取了这艘船。接着,另一个西班牙人船长站到了叛乱者一边,把被关押的那个船长也放出来了。当麦哲伦在其旗舰上一觉醒来时,五条船已有三条落在叛乱者手中了。在这紧急时刻,要是别人,也许会投降了。麦哲伦却毫不怯阵,他立即组织两条船上的武装力量,给叛乱分子以有力还击。这场充满英雄气概的战斗,打得虽然艰苦激烈,但竟然神助般地胜利了。麦哲伦处了领头叛乱的船长,却宽恕了参与叛乱的船员。这一切说明了麦哲伦的勇敢机智和冷静处事。当然从这一事件中,他也吸取了如何团结大多数人的经验教训。
当南美洲的春天开始时,已是八月了,船队继续向南航行,在圣克鲁斯地方补充了必需品。这时由于到圣胡利安湾侦察,五条船中最小最快的船撞碎了,船队只有四条船了。麦哲伦命令船队就地休整,于十月十八日起锚航行。三天后,船队经过一座雄伟的海角,在海角的后面发现一个小湾的入口,两岸耸立着参差不齐为冰雪覆盖着的山峰。麦哲伦鼓励人们继续前进,他乐观地估计这正是他们要找的那个海峡。他说服了两条船上的船长先行一步,进行勘察。
草芽尚未返青,眼前是渺无人迹的海岸,只有呼啸的风声,打破了这个满目荒凉的海湾的沉寂。当两条船前行调查情况时,狂风暴雨突然大作,转瞬间海湾里巨浪翻滚,两条船只好收起风帆,任凭风浪袭击。麦哲伦望着这猖狂的飓风,万分担心另外两条船的命运。如果那两条船遇难,这两条船也难继续航行。他的事业,他的理想,也将在这荒凉的岩石上和船只同归于尽了。就在此时,大家听到了前去调查的两只船的大炮轰鸣声,随后发现那两只船挂满了旗子正在胜利返航。大家欢呼起来,知道是特大喜讯到了。会合之后,果然是发现了海峡。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胜利往往在坚持最后五分钟时到来。当麦哲伦坚强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正在考虑穿过好望角回国时,海峡找到了的喜讯传来,他跪在甲板上感谢上苍,接着四艘船驶入人迹未到过的海峡。这海峡迂回曲折,深浅不一,到处是浅滩和窄湾,且支流交错,地形复杂,海峡时窄时宽,小岛星罗棋布,浅滩比比皆是。并且时时狂风大作,巨浪涛天,只有驾驶技术高超的人才能驶过这深不可测的海峡。麦哲伦的船队非常笨重,船员疲惫不堪,还需往返核查支流和分清主航道。他们没有损失一条船而胜利通过了海峡,受到了世世代代航海家们的赞誉。麦哲伦之所以成功,除了他那天才的想象力以外,还靠他那最冷静、最突出的性格,那就是百折不挠、顽强不屈。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麦哲伦船队冲出这从未有人到过的海峡,进入了太平洋。这短暂的一瞬是麦哲伦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只能享受一次的时刻,这一时刻使他百世流芳。麦哲伦这个钢铁汉子哭了,热泪夺眶而出,这是惟一的一次。
欢乐的激动时刻一过,在约定的地点,他们船队中最好最大的船,也是粮食带的最多的船失踪了。他以为船出了事故,白白找了一个星期。原来,这只船上的人们早已当了逃兵,实际上该船已逃之夭夭,这时正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
剩余的三艘船开始了人类难测其奥秘的无名海洋的首次航行。“太平洋”这个名称是船队渡过这个无名海洋时,没遇见什么风暴而为之所起的大洋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麦哲伦船队在一无海图,二无测量数据的情况下,先是沿着当今智利的海岸航行了一段时间,本应补充淡水和供应品,但由于他心中无数,不知太平洋有多大,无知加上大意,便使这次驶向摩鹿加群岛的航行,变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骇人听闻的苦难经历之一。
浩瀚的“南海”大得出乎意料。舰队驶离希望角后已在水波不兴的海面上航行了几十天,上百天,却始终未见到陆地,也没有任何接近陆地的迹象。由于一路上风平浪静,麦哲伦给大洋起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麦哲伦的日子并不太平。一味的平静加上单调的生活不亚于某种残酷的刑罚。周围的一切似乎永远静止不动:一样无云的天空,一样碧蓝的海水,一样刺眼的阳光,一样的甲板,一样的面孔……更严重的是粮食储备急剧减少。至此人们才意识到当初在圣胡利安湾麦哲伦下令减缩口粮定量是何等的明智!日复一日,酒喝光了,连发臭的水每人每天也只能喝上一口,变质的面包干加上途中捕到的鱼是惟一的食物。船员们越来越消瘦,越来越虚弱。渐渐地面包屑也吃光了。饥饿使人们把目光转向不能吃的东西。晒得石头似的牛皮浸泡后烤热,也用来充饥。由于缺乏新鲜食物,坏血病逐渐蔓延开来,至少有19人被夺去了生命。船员们在饥饿与病痛中度日如年,船队像一座随波逐流的棺材,毫无生气。直到1521年3月6日,才发现陆地。
感谢上帝!这是有人居住的海岛。刚一靠岸,一群赤身的土著人便灵活地爬上了船舷,转眼向把船上的东西(包括一只小艇)扫荡一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礼仪道德,只知道这些新奇的东西具有无比的诱惑力。麦哲伦却对此难以容忍。第二天不但派人夺回了小艇,还放火,抢了很多食物回来:“文明人”的凶残本质暴露无遗。临行前,这些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却把这个岛命名为“强盗群岛”(即今马里亚纳群岛)。这种黑白颠倒的做法真叫人瞠目结舌。
一周后,远处出现了两座岛屿,这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群岛。船队在较小的岛屿上泊船靠岸。翌日,大岛上的土著驾船带来了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香蕉、椰子。船员们用小玩意儿换得了鸡、鱼、蔬菜、水果,他们在忍饥挨饿几百个日日夜夜之后第一次吃饱喝足。很快船队又出发了,3月28日驶抵马索华岛。
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当麦哲伦的奴仆亨利奉命上岸与土著联络时,他竟听懂了一些词句!真让人难以置信:亨利又回到了自己的部族!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刻: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破天荒第一遭绕地球一周,重返家园!
船员们在马索华岛上度过了最幸福、最安逸的日子。他们和土著友好相处,并把岛屿收归西班牙。为了使这个群岛全部而且永远属于西班牙,麦哲伦请该岛的土王卡兰布带路,向最大的宿务岛进发。
4月7日,宿务岛到了。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屿,港内还停泊着外国帆船。一望而知这里不同于那些未开化的蒙昧之地。事实正是如此,酋长谢布?胡马波那对炮声并不惧怕。当亨利奉命与他联系时,他先是坚持要西班牙人纳税,而后得知这群白人不好对付,便又马上改变了态度,紧跟着实物贸易开始了,双方各取所需,盛况空前。与此同时,麦哲伦的全权代表比加费德也与谢布签订了协议。
第二个星期天,麦哲伦亲自上岸为谢布及王子举行了盛大的洗礼仪式,随后王后、公主及岛上的贵族和臣民纷纷皈依了基督教。不久,群岛中的各个岛屿几乎全部宣誓效忠西班牙国王。至此,麦哲伦总该心满意足了吧?还没有!深谋远虑的他还要树立一个绝对权威代表西班牙国王,他选中了宿务岛的土王谢布。
恰在此时,对面的马坦岛表示不服。真是天赐良机,麦哲伦感到该是显一显西班牙人威力的时候了。他派亨利去劝说马坦岛土王西拉布拉布俯首称臣,岂料得到的回答是:“我的人民也有枪!”别无退路,看来双方只能兵戎相见了。
麦哲伦决定显示欧洲人的军威。他只带了部分人马向马坦岛驶去。接近海滩后,60人组成的登陆队乘小艇靠拢过去。根据经验,麦哲伦认为,只要放上两三炮,西拉布拉布的士兵就会抱头鼠窜。
西拉布拉布集中了上千人在沙滩上迎战。他骄傲地宣称:“我们的人也有长矛。”他的自信是有理由的,这个岛的地形不利于欧洲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岛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珊瑚礁,小船不能靠岸,麦哲伦命令40个手下跳进齐腰深的水里,跟他冲锋,其余的人在船上开枪掩护,停在远处的大船也开炮轰击。
欧洲人的枪炮一齐打响,土人边放箭边后退。但无论是枪还是炮,都打不到岸边。麦哲伦命令停止射击,但船上的人根本听不见。土人明白枪炮打不到自己时,嘲笑着喊叫起来,用盾牌掩护着,向欧洲人射出了雨点般的箭。特别是当欧洲人上岸烧了二三十座茅屋后,他们更凶猛地扑过来。这时,他们发现欧洲人的铠甲只能护住身体,双腿露在外面,就向他们腿部射箭。一支毒箭射中了麦哲伦的腿,他慌忙下令撤退。他的腿本来有点瘸,撤退较慢,只有七八个人跟着他。土人们认为谁是头领后,拼命向麦哲伦扑来。一个土人的竹矛刺中了他的脸,他的长矛则刺中了对方胸膛。但矛一下拔不出来,他想拔剑再战时,土人的梭镖打中了他的手,另一个土人的刀砍在他左腿上。他倒下了,土人蜂拥而上,各种武器向他身上扎来。残存的欧洲人乱作一团,仓皇逃命。这天是1521年4月27日。
失去了麦哲伦这样一个航行统帅和经验丰富的领导,使得船员们顿觉毫无信心。他们盲人瞎马地在群岛中间摸索前进,竟然浪费了半年时间。多亏遇到了向导,终于在离开西班牙两年零三个月差两天时,到达摩鹿加群岛。麦哲伦的精神即使在他后,也指引船队完成了他的事业。
这时,原来的旗舰需大修而留在了这里。只剩下最后一艘船趁着东风西行,通过印度洋回国,领导回国船只的船长恰恰是那个曾想阻挠麦哲伦完成他的事业的人。这公正不平的命运之神,却选中了不配享受这环球航行荣誉的人。
这艘破旧不堪的帆船,躲避着葡萄牙人舰船的袭击,饥饿又成了他们最大的威胁。经过好望角时又遇到了猛烈风暴,差点船毁人亡。由于那个意大利骑士比加费德的记载,日记中的日期竟然丢掉了一天。从此,世人才知道地球是等速围绕地球轴旋转,往西航行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减少一天时间,这是新的真理、震动了全世界。
1521年12月21日,“维多利亚”号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们渡过了风大浪涌的印度洋,逆风绕过了好望角,经过了近9个月的航行,终于看到了西班牙的海岸。
这时,“维多利亚”号上的船员们个个被晒得黑黑的,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体虚弱极了。他们努力挺直了身子站在船头,想起难的同伴,想起航程中的狂风恶浪,想起饥饿和疾病的折磨,想起他们去的首领——麦哲伦,个个眼里充满了泪花。
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终于驶入了近三年前的出发地——西班牙巴拉麦达港。离开时由5条船和200多人组成的船队,现在只剩下一条船和18个幸存者。但是,他们是人类第一批环绕地球一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